欢迎访问中国红故事

外交档案中的周恩来:外交技巧细腻而娴熟

时间:2013-11-03 21:37:42编辑:中国红故事

 
 
          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开创者和第一位外交部长,其卓越的外交风范一直为世人所称道。外交档案作为新中国外交历程的真实记录,大量记载了周恩来的外交活动,字里行间既展现了他的宏才大略,又记录了其外交技巧的细腻和娴熟。  
 
     日内瓦会议打破16国阵营 
 
  1954年4月,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赴日内瓦,出席讨论朝鲜问题及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这是新中国首次作为五大国之一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因此备受世人的关注。日内瓦会议开了两个多月,由于美国的极力阻挠,进行得异常艰苦,特别是在朝鲜问题上,与会各方经过激烈争论,最终仍没能达成任何协议。 
 
  按照会议日程,6月15日是会议的第15次会议,也是关于朝鲜问题的最后一次会议。此时,继续谋求达成协议已不可能,周恩来审时度势,经过同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和朝鲜外相南日协商,决定在最后一次全体会议上,把分化瓦解以美国为首的16国阵营、揭露美国阻挠朝鲜和平进程的真正面目作为斗争的重点。 
 
  解密档案中有一份周恩来当时发给毛泽东的电报,报告了准备采取的策略: 
 
  十四日晚苏朝中三方商谈关于朝鲜问题的对策,估计对方不会接受六月五日莫洛托夫的五项原则,因对方早已在会外散布准备在十五日大会上即结束会议的空气。我方原定第二方案(关于巩固朝鲜和平问题)和原定作为最后一步的补充建议,现在已不可能从容地提出,必须争取在最后一次会议上把全部牌都打出来,即使不能挽救会议于马上破裂,亦足以使对方处于不利地位。我建议案提得愈低,就使对方愈被动,使对方破裂愈困难,愈无理由,并使对方对破裂负更大的责任。因此,商定十五日大会上我方部署如下:由南日提出保证朝鲜和平的建议;由我表示支持南日建议,并建议召开七国限制性会议;由莫洛托夫提出保证不威胁朝鲜和平的宣言。这些建议估计对方都不会接受,最后由我提出最低的建议,即只表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共同愿望和另行商定恢复谈判的时间和地点问题,因美国的方针是根本不要达成任何协议,估计连这最低的建议也不会接受。 
 
  会议的进展果然如周恩来所料,朝鲜和苏联代表的建议一经提出,就立即遭到以美国为首的16国的反对。按照既定策略,周恩来随即发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认为,情况虽然如此,我们仍然有义务对和平解决朝鲜问题达成某种协议。虽然刚才许多与会国家代表同样不加考虑地拒绝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南日外相关于保证朝鲜和平的建议,使我们目前对于保证朝鲜和平的问题也无法达成协议,但是对于继续努力以期在建立统一、独立和民主的朝鲜国家的基础上获致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协议的愿望应该是共同的。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建议:“日内瓦会议与会国家达成协议,它们将继续努力以期在建立统一、独立和民主的朝鲜国家的基础上达成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协议。关于恢复适当谈判的时间和地点问题将由有关国家另行商定。” 
 
  周恩来的发言显然打乱了美国的既定部署。就在周恩来发言之后,比利时外长斯巴克发言,表示不反对周恩来建议的精神。这时,作为会议主席的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发言,承认周恩来的建议体现了这次会议的精神,并问大家能否认为会议已接受了中国的建议。 
 
  眼看着自己的阵营出现了分裂,美国代表、副国务卿史密斯坐不住了,表示在没有同美国政府商谈之前,不接受周恩来的建议。 
 
  见美国人反对,艾登显得有些尴尬。他赶紧见风使舵,以会议没有表决程序为由,提议不对周恩来的建议达成协议,而只是将这个提议写到会议的记录当中。 
 
  尽管中方的建议没有成为会议决议,但是,16国铁板一块的阵势被打乱,美国阻挠、破坏日内瓦会议的真实面目暴露无遗,中方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一名采访会议的美联社记者事后感叹: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把他的外交智慧和才能展现得淋漓尽致。  “外交小事”体现卓越风范 
 
  从事外交工作的人都知道“外交无小事”这句话,它的意思是在外交活动中,有些看似很小的事情,处理得当与否,效果会截然不同,有时甚至会对外交活动产生很大的影响。周恩来就特别注意外交活动中的点点滴滴,这一点在外交档案中有很多记载。 
 
  在1955年4月3日周恩来接见缅甸驻华大使吴拉茂的谈话记录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当时,吴拉茂向周恩来转交了缅甸总理吴努给周恩来的一封信,以及吴努总理送给他的两件克钦族特有的礼物:一把克钦宝剑和一个布口袋。吴拉茂大使在转交礼物时特别解释说:按照克钦族的习俗,赠送宝剑的意思是寻求保护,而布口袋则是请求帮助、获得繁荣。 
 
  新中国成立后,我周边邻国一方面积极同我发展友好关系,另一方面受西方“共产主义威胁论”宣传的影响,对我也存在一些疑虑。缅甸总理的这两份礼物,可以说是寓意深刻。周恩来接受礼物,请吴拉茂大使转达对吴努总理的谢意,并微笑着回答道:让宝剑象征保护和平,让口袋承载两国人民的友好。他短短一句话,传递的是新中国和平的外交政策,以及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外交主张,增进了缅方对我们的了解。 
 
  1955年1月,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访华。在他的随行人员中有一名司机兼保镖是美国人。当时中美两国处于对立状态,这名美国保镖来中国之前心里直打鼓,一路上提心吊胆,设想了很多可能发生的可怕事情。到了中国之后,虽然情形不像他想像得那么可怕,但因为他是美国人,接待人员对他还是有几分冷落。 
 
  代表团抵达北京后,周恩来举行了欢迎酒会。活动结束,周恩来送哈马舍尔德出来时,发现这名保镖一个人站在院子里,没有被请进房间。周恩来问工作人员,为什么没有请他进去。工作人员说他是美国人。周恩来说,美国人怕什么,酒会也是做工作,为什么不做美国人的工作呢,下次宴请一定要请他参加,我还要敬他一杯酒。此后,这名保镖受到了跟代表团其他工作人员一样的待遇。在代表团离京前,周恩来给每位成员送了一件小纪念品,这名美国保镖也得到了一件,这让他十分感动。他一再表示,对新中国的印象很好,对周恩来总理的印象最深,中国人都很友善,回到美国后他要把在中国的经历告诉周围的人。 
 
  故宫12件国宝运抵日内瓦 
 
  宣传自己、增进了解是外交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周恩来不仅非常注意利用各种机会向世界各国人民宣传我们自己,包括中国的外交政策以及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而且讲究宣传的方式和技巧,避免简单的说教。据解密的外交档案,中国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前夕,向故宫博物院借用12件陈列文物,用来布置代表团的会客室等重要场所。 
 
  在当时的条件下,国际上对中国的正面报道和宣传很少,很多人不仅对新中国缺乏了解,而且对灿烂的中华文明也知之甚少,甚至怀有很深的偏见。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登上国际多边舞台,也是我们宣传自己的大好机会。周恩来特意指示选择这些国宝级文物万里迢迢运往日内瓦,就是要让这些工艺精湛、寓意深刻的稀世珍品,展现灿烂的中华文明以及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 
 
  基于这一目的,周恩来在“花山别墅”会客室的布置可谓独具匠心,大到国宝级文物,中国的宫灯 、屏风,小至茶几上摆放的飞天神话造型的烟灰缸,整个客厅充满了浓郁的中华民族文化气息,向来宾昭示着古老而厚重的中华文明,以及中国人民向往幸福、和平的深邃内涵。 
 
  整个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在这里会见、宴请了英国外交大臣艾登、法国总理孟戴斯—弗朗斯、电影明星卓别林等几十位各国客人。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多次到“花山别墅”做客,他在回忆录中特别提到了这些文物。他说,当他就某一问题跟周恩来争执不下的时候,周恩来就会请他来到陈列文物的古董架前,边欣赏这些稀世珍品边交谈。在艾登看来,周恩来此举寓意深刻,他通过这些文物所传递出的是主人深深的自信,让人感到,一个有着厚重文化底蕴的国家和人民是不容被忽视的。 
抖音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