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红故事

朱德元帅的外孙刘建将军简介

时间:2014-07-09 10:52:09编辑:中国红故事

      1928年4月28日,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领导的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的胜利会师,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根据中共湘南特委决定,两军会师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井冈山会师和红四军的成立,不仅是中国工农红军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而且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不仅大大增强了井冈山的武装力量和有力地推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而且对推动红军队伍的建设和中国革命战争的发展,井冈山会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史上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的日子里,带着朱毛红军井冈山胜利会师的主题,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社会科学网采访了朱德元帅的外孙、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学院原副院长刘建将军。 
   
  图为朱德元帅的外孙、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学院原副院长刘建将军。记者 张哲 摄 
 

   
  刘建将军接受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采访。记者 张哲 摄 
井冈山会师的历史背景 
  记者:刘副院长,您好!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十分缅怀他老人家以及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国革命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回忆我军的初创时期,就不能不让人回忆起朱毛红军当年在井冈山的两军会师和红四军的成立。您作为朱老总的后人,能否给我们先谈谈关于井冈山会师的的历史背景? 
  刘建:好的,井冈山两军会合和红四军的成立,在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今天,毛泽东同志朱德同志亲手缔造的这支新型人民军队已发展成为强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几十年来,这支人民军队在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1927年,正当工农运动和北伐战争达到高潮的时候,由于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和蒋介石、汪精卫的叛变,使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遭到失败。为了挽救革命,党中央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8月1日凌晨,在周恩来同志和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同志领导下,原北伐军的3万多人举行了武装起义。8月5日,起义部队离开南昌向南进发。这支部队沿途打败了大批堵截的敌军,但也受到很大损失。起义军的一部分突围到海陆丰,后来在彭湃同志的领导下,开展游击战,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另一部分起义军,则由朱德同志、陈毅同志率领经江西转入湘南,继续坚持革命斗争。
  南昌起义后,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了著名的秋收起义。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风暴在江西、湖南边境上掀起来了。起义部队原计划分三路向国民党反动派展开猛烈攻击。但是,在攻打浏阳等地的战斗中,由于敌我力量悬殊,部队遭到严重挫折。毛主席提出了要把革命力量保存下来,到农村中去,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发动农民武装,壮大自己的力量,然后再去夺取大城市的思想。在毛主席亲自率领下,高举革命大旗,开始了向井冈山的伟大进军。9月29日,中国工农革命军进入永新县的三湾村。毛主席在这里对部队进行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三湾改编”。首要一项是在部队中建党,实行“支部建在连上”的制度,这样就保证了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为建设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基础。“三湾改编”以后,毛主席召开了工农革命军党的扩大会议,即著名的“古城会议”。会议总结了秋收起义以来的经验教训,继续贯彻“三湾改编”的情神,再次肯定了向农村进军,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会议确定在井冈山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尔后,毛主席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建立了中心根据地。
  毛主席在井冈山创建根据地的消息传到了转战在湘南的朱德、陈毅同志率领的部队以后,到井冈山找“毛委员”去,便成了这支部队的最大希望。毛主席也十分关心南昌起义出来的这支部队,派人和朱德、陈毅同志取得联系。朱德、陈毅同志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五县的农军来到井冈山,与毛主席亲自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宣告中国红军第四军成立,毛主席任党代表,朱德同志任军长。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即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进行农村游击战争,开展土地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它在全国树起了第一面红旗。毛主席指出的这条光辉道路,指明了中国革命前进的航程。

    
  刘建将军和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合影。记者 张哲 摄 
井冈山会师的历史必然性 
  记者:朱德为何选择在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促成井冈山会师的因素有哪些? 
  刘建:朱毛两军会师井冈山,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事件,决不是偶然的,有其历史必然性。
  朱德和毛泽东为什么会到湘赣边界的农村去会师,而不是去南昌、长沙等大城市会师,并共同走上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这条道路的呢?这是由中国革命实际情况所决定的,是中国革命敌强我弱的形势所造成的。
  大革命后期,特别是进入土地革命战争之后,毛泽东对于中国革命敌强我弱的形势认识是十分清楚的,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失败后,及时总结失败的教训,果断将部队带上井冈山,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其存在的原因和有利的条件在于:第一、中国是一个被若干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中国的社会经济是以自给自足的地方的农业经济占优势地位,使得中国农村可以不依靠城市可以相对地独立生存。同时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势必造成白色政权间的分裂和战争,这就削弱了反动统治,给红色政权的存在和发展以便利条件。第二、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都是经过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洗礼的地方,例如在湖南、广东、湖北、江西等省,这些地区的群众基础较好,有较丰富的斗争经验。第三、红色政权能否长期存在和发展还取决于全国的革命形势能否向前发展。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革命的矛盾不但一个没有解决,而且还有继续加剧的态势,革命继续向前发展毫无疑义。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第五、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政策的正确,是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最重要的主观条件。与毛泽东一样,朱德对中国革命的形势也是有一个非常清醒而正确的认识的。南昌起义的经验教训使朱德懂得:进行革命必须有一个立足点。在中国,像俄国那样走城市武装起义的道路,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他率领的部队在潮汕地区遭受重挫后,立即深入到赣南山区进行整编,保存了革命的力量。后来,利用党与范石生的统一战线关系,与范石生部合作而保存了革命实力。此后,又深入湘南农村,领导了著名的湘南暴动。湘南暴动虽然动员了百万民众,但在强大的敌人面前,失败也成为必然。所以,朱德在领导部队举行湘南暴动中,一直在与毛泽东联络,以便择机与毛泽东会师。
  毛泽东、朱德之所以深入井冈山根据地会师,实质上就是以他们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大革命失败后,在土地革命战争一开始的极端困难和复杂的环境下,顶着左倾教条主义主导的党中央和共产国际的巨大压力情况下开创的一条中国革命新道路。井冈山会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大的两支工农革命武装的集合,因而成为这条道路基本形成的重要标志。虽然此时城市中心论仍然在全党占据统治地位, 这条道路也还不是立即就能被全党同志所理解和接受,但历史毕竟告诉我们,朱毛两军会师,成为中国革命力量壮大的新起点,成为中国革命胜利的新起点。
  记者:中国有句古话:道不同不相为谋。能不能这样说;朱德、毛泽东之所以能走到一起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刘建:是的,朱德、毛泽东之所以会走到一起,这与他们具有共同的革命理想、共同的斗争谋略和共同的会师愿望是紧密相连的。
  首先,他们具有共同的革命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斗志。在革命出现挫折时,也出现了许多不坚定分子,他们或是脱离革命队伍,或是叛变投敌。毛泽东、朱德是不会被困难所吓倒的。他们信念坚定,勇敢地带领部队继续斗争,并开创了革命新局面。1927年9月中下旬,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失败后,面对部队情绪低落、斗志衰退的不利局面,他一面做好部队思想政治工作,鼓舞士气,增强部队的革命信心;一面顶着上面攻打大城市的指示压力,及时转变革命斗争策略,改变了进攻方向,把部队带到了敌人力量薄弱的井冈山地区,开创了农村革命根据地,保存和发展壮大了革命力量。朱德也一样,1927年9月底,南昌起义军主力在潮汕地区遭到严重失败,原本2万多人的起义部队只剩下朱德身边的 2000余人了。在四面都是强敌、革命处于最艰难的时候,朱德没有被吓倒,而是显示出坚强的革命斗志,带领部队转入赣南农村,继续与敌人进行坚决斗争。

  其次,他们虽然不在一起,却各自在创建相同性质的人民军队。毛泽东在带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入井冈山地区后,根据部队情况,立即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党指挥枪的建军原则;建立了士兵委员会,实行民主管理;实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这些做法对创建新型人民军队迈出了可贵的一步,从此,在党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工农革命军面貌一新,在井冈山地区打土豪,分田地,进行着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无独有偶,朱德的部队进入赣南农村后,为适应革命形势的需要,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赣南三整。通过天心圩整顿,朱德给部队官兵做了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坚定了部队官兵的革命信念;通过大余整编严肃了部队军纪,提高了部队的素质;通过上堡整训,政治上加强了组织建设,把支部建在连上;军事上加强了训练,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同时,加强了群众工作,通过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壮大了部队的力量。
  再次,朱德、毛泽东多次派人相互联络, 会师成为两人的期望。由于革命大方向的一致性,朱德、毛泽东之间迫切需要取得联络,于是,他们分别派出人员寻找对方。朱德则是在率领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受挫后,感到确实要有一个具有政治头脑的人来领导部队。他认为,毛泽东是可以信赖的,他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把武装斗争与农民运动结合,是搞农村根据地,而不是去占领城市。毛泽东的选择是正确的。自己是行伍出身,毛泽东正是自己要寻找的合作伙伴。于是,他也想方设法要寻找毛泽东的部队。
  最后,朱毛两军会师,也是中央的意图。就在朱德、毛泽东相会联络的同时,中共中央曾于1927年12月先后两次致信朱德,指示他同毛泽东联络,发动群众以这些武力造成割据的暴动局面,建立工农兵代表会议苏维埃政权。这无疑更加坚定了朱德带兵上井冈山与毛泽东部会师、共同创建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决心。可见,朱毛两军会师,不仅是他们自己的愿望,也是中央的意图。他们所想,与党中央是一致的。这就是说,朱毛两军会师具有中央政策面的支持。
  朱、毛两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十分深远意义的一件大事。这种深远的历史意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是朱毛两军会师对于革命胜利的重大意义: 为我党保存了一批得力的政治干部和军事干部,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夯实了干部基础和组织基础;坚定了湘赣边界党和群众巩固发展革命根据地和红色政权的信心和决心;壮大了湘赣边界的革命武装力量,为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日益发展,为井冈山根据地斗争的不断深入,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为中国革命道路提供了新模式,开启了中国工农红军武装斗争的新篇章。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在当时就被全国各地的革命斗争所借鉴。另一方面的意义就是,井冈山会师将毛泽东和朱德两个伟人的名字永远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直至中国革命的胜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阵营里,他们创立的红军被称为朱毛红军,他们创建的根据地被称为朱德、毛泽东式根据地,他们的建军经验,他们实行的战略战术被称为朱毛战争经验与行动规范。在敌人阵营里,也同样称之为朱毛。这些充分说明,井冈山两军会师后,在中国革命斗争的历程中,朱毛形成了一个坚强的整体。
  朱毛两军会师,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巩固和发展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随后又很快创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使得革命的星星之火,得以成燎原之势。可以说,没有井冈山会师,就没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就没有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就没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形成。朱毛两军会师的历史必然性,也显示中国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记者:在井冈山会师中,朱、毛各担任了什么角色,各作出了什么贡献,如何评价? 
  刘建:井冈山会师后,根据朱德的提议,两军合编后的部队叫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是这支主力红军的最高军事指挥员,负责具体指挥。毛泽东任党代表,主要负责战略运筹和政治组织建军。王尔琢任参谋长。全军下辖28、29、31、32四个团。其中28团是朱德起义军的核心力量,战斗力最强,是当年叶挺独立团的老底子,参加过北伐战争,人数最多,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经验丰富,能攻善守,有13个步兵连,一个机枪连和一个迫击炮连,王尔琢兼任团长;29团由湘南农军组成,团长胡少海,著名战将萧克为该团连长;31团以秋收起义军为主,张子清兼团长;32团由袁文才、王佐的井冈山农民武装组成,袁文才任团长,王佐任副团长。
  朱德是井冈山反围剿斗争的主要指挥者。萧克曾说:“红四军在井冈山时期主要是朱德指挥战斗。”事实也是如此。
   
  刘建将军和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合影。记者 张哲 摄 
重温井冈山会师的现实意义 
  记者: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的时刻,重温井冈山会师这一历史事件有什么现实意义? 
  刘建:井冈山会师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军队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井冈山会师并不是简单的两军合并,而是朱德、毛泽东各自经历千难万险、艰苦探索,为着中国革命的共同目标而走到一起,为处于低潮的中国革命重新燃起了熊熊之火。这是一次对中国革命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会师,它推动了日后我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迅速扩大,为尔后我们党领导进行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至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反对帝国主义的武装威胁、干涉和侵略奠定了坚实基础。井冈山会师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使朱德与毛泽东的名字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从此,“朱毛”红军闻名天下,“朱毛红军成了中国革命的象征”,“朱毛”成为领导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旗帜。今天,虽然井冈山会师已经过去80多年,但其历史意义是永存的,并带给我们深刻的现实启示,它将激励我们为祖国的科学发展、实现崛起而不断努力。回忆井冈山会师这一历史事件在当前对我们至少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要有坚定的信念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当大革命失败后,许多人产生了畏难情绪,有的甚至怀疑“红旗能打多久”?毛泽东、朱德等共产党人却坚守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带领部队百折不挠,愈挫愈强,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最后夺取了井冈山斗争的伟大胜利。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在推动祖国的科学发展、进位赶超、实现崛起的征程中,我们仍然要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要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战胜任何困难的豪迈气概,不怕困难,勇于进取,奋发有为,夺取胜利。 
  二是要有正确判断形势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我们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之初,确立了以城市为中心、走城市武装起义的道路的指导思想。然而,毛泽东、朱德没有固守这一理念,而是转向农村,力主上山。毛泽东为什么选择井冈山建立立脚点,朱德为什么要率领部队奔向井冈山?因为井冈山山势险峻、林木茂密,山上有村庄,而且生产粮食,进山的路蜿蜒狭窄,易守难攻;党在这里也有较好的组织和群众基础;井冈山周围的敌人实力较弱。可见,他们对当时的形势判断,包括放弃夺取城市和在城市发展,选择井冈山都是正确的,也体现了勇于创新、敢闯新路的精神。今天,在祖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我们对形势也要有正确的判断,既要看到我们的优势,也要看到我们的不足,从而立足国情,扬长避短,实事求是,勇于创新。 
  三是要有密切联系群众和脚踏实地的求实精神。不论是毛泽东上井冈山,还是朱德发动湘南起义并最后奔向井冈山,都是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结果。没有群众的支持和帮助,是不可能有井冈山的胜利会师的。今天,我们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仍然要团结群众、依靠群众,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要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装在心里。同时,我们还要发扬井冈山会师的求实精神,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干出实实在在的业绩。
抖音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