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8年攻入大都(今北京),元朝灭亡。以后又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右丞相,封魏国公。他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死后大明帝国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追封其为中山王。
统兵北伐
1367年11月,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25万大军进行北伐。在北伐檄文中提
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元顺帝此时信任喇嘛僧,沉迷于天魔舞与声色欢娱之中。
[9]
十一月初,徐达军至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命
张兴祖率一部军先由徐州北上,攻取济宁和
东平(今属山东)。这时,王宣、王信父子降而复叛,并往
莒州(今山东莒县)募兵,企图阻止张兴祖北上。徐达立即进兵沂州,王宣被杀,王信逃往山西。附近
峄州(今山东峄县)、
曹州、
海州(今江苏东海)、
沭阳(今江苏沭阳)、
日照(今山东日照)、
赣榆(今江苏赣榆)、
沂水(今山东沂水)等地元军闻风而降。徐达在沂州稍事停留,命韩政扼守黄河,自率大军进攻益都(今山东青州)。十一月底,元益都守将
普颜不花力战不敌,遂克益都。徐达乘胜攻取寿光、临淄、昌乐、高苑等地。元
乐安(今山东惠民)、
长山(今山东淄博)、新城(今山东桓台)等地皆相继归附。
十二月初,张兴祖至东平,逼走元将冯德,追至
东阿,安山(今山东东平西),迫使元将陈璧、杜天佑、蒋兴等各率所部归降,进而围攻济宁,元守将陈秉直接逃走。十二月上旬,徐达带领士兵至济南,元将多尔济投降,
密州(今山东费县北)、蒲台(今山东滨州)、
邹平(今山东邹平)的元将,亦先后请降。徐达决定继续向东略地,命傅友德进攻莱阳,自己带兵返回益都,东攻登(今山东牟平)、莱(今山东掖县)二州。元惠宗见山东形势危急,命中书右丞相
伊苏、太尉知院托和齐、中书平章政事呼琳岱、陕西行省左丞相图噜等进军山东,然而诸将都不听从命令。
[2]
至正二十八年(1368)三月,徐达在基本上占领山东之后,从济宁进攻
汴梁(今河南开封),同时派一部分军队经河南
永城、
归德(今河南商丘)趋许昌,并命
邓愈率襄阳、安陆、江陵之兵北攻河南南阳,策应北征主力作战。三月底,徐达进抵陈桥(开封市东北),元汴梁守将李克彝夜驱军民西遁,元将左君弼率所部投降。徐达进入汴梁后,立即率步骑经中湾(今河南封丘西南)西攻洛阳。
四月上旬,徐达军自虎牢关进至洛阳塔儿湾,元将
托音率5万元军在洛水以北列阵,被常遇春强行突破,退至
陕州(今河南陕县)。驻守洛阳的元梁王阿哩衮见大势已去,率官民出降。徐达继续挥兵略取嵩(今河南省嵩县)、陕、陈(今河南太康)、汝(今河南临汝)诸州,并命冯国胜率所部进攻潼关。由汴梁退守潼关的元将李思齐和
张思道,听说明军又逼近潼关,急忙率领部队西逃。明军向西连续攻克陇(今陕西陇县)、秦(今甘肃天水)、
巩昌(今甘肃陇西)、兰州等地,进逼临洮,李思齐末路穷途,只好投降。徐达命薛显进攻西宁(今青海西宁),亲率主力进攻庆阳。
五月初,连续攻下
安定(今甘肃定西)、
会州(今甘肃会宁)、靖宁(今甘肃靖宁)、
隆德(今甘肃隆德),经萧关前往平凉(今甘肃平凉),一方面分兵进驻战略要地延安及泾州(今甘肃泾州),另一方面派张涣率骑兵侦察庆阳的动静。张思道早在明军攻克
临洮时,便留下弟弟张良臣与部将姚军守庆阳,自己则逃往宁夏,结果被库库擒获。张涣派人招降张良臣,张良臣得知其兄被
库库治罪,决定降明,但迅即又叛。徐达下令四面包围庆阳城,张良臣恃险顽抗,并向塞外的库库求救。库库为救庆阳,兵分三路牵制明军,一路攻大同欲下太原,一路攻风翔,一路攻泾州。七月中旬,库库部将哈南下攻原州(今甘肃镇原),致使战局为之大变。徐达见库库兵势甚猛,暂取守势,命徐礼守驿
马关(今陕西庆阳西南)、叶石真守彭原(今陕西庆阳南)、韦正守郐州(今陕西邻县)、
傅友德、薛显守
灵州(今宁夏灵武),控扼各处要害。不久,哈布攻下泾州,致使徐达大军腹背受敌,幸得冯国胜自驿马关引兵来救,才将哈札儿击退。八月上旬,张良臣在庆阳粮饷已尽,外援无望,其部将开城投降。数日后,库库派往大同和凤翔方面的军队,亦被明军击溃。
[2]
洪武元年七月二十七日(1368),徐达攻克
通州。八月二日,包围
大都,然而大都无人守卫。元朝亡。
征讨北元
元朝灭亡后,蒙古残军仍然在不断进攻,而元大将
王保保拥兵十万,
徐达
坐守山西太原,是明朝的最大劲敌。徐达率军进入山西,很快先取了泽州、潞州,先行站稳脚跟。王保保却急于与除达一决雌雄。由太原北去,向大都的方向,欲与徐达决战。
徐达接报,依刘伯温定的计谋,并不回师救大都,反而决定径取太原。王保保听说太原告急,慌忙回师救援,率数万骑兵驰回,在太原城下扎营,邀徐达决战。
徐达按兵不动,先消磨元兵锐气,在晚上突出奇兵,夜袭王保保军营。徐达身先士卒,骑着降服的乌骓马,黑夜中犹如天降神兵,所向披糜,王保保未及披甲出战,便被败兵护著逃跑了。 ·
王保保逃到大同,由大同移军定西,在明太祖洪武二年冬,率军围攻明军于兰州。徐达率主力赶到,在定西以北对垒。这次徐达决定与王保保决战,双方交锋之下,徐达全歼王保保军八万多人,王保保仅带了妻儿亲兵数人,逃去元人的发源地上都,保元顺帝的太子去了。
[10]
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二月,徐达挥师西渡黄河。大军进抵鹿台,元将张思道闻风而逃。徐达连克奉元、秦州、
伏羌、宁远、巩昌,派大将冯胜进逼临洮,元将李思齐不战而降。又分兵攻克兰州、平凉,张思道逃奔宁夏。不久,庆阳断粮,张良臣的部将打开城迎降,徐达率车冲入城中,擒斩张良臣父子。庆阳之战,标志着徐达彻底平定陕西。
[11]
洪武三年(1370)正月,徐达受命为征虏大将军,兵分两路。李文忠率东路军出居庸关,北追
元惠宗;徐达与冯国胜、邓愈、汤和率西路军出潼关,往安定西击库库。在出征前,朱元璋又命华云龙、金朝兴、汪兴祖等先期进攻云州,以吸引敌人注意力,并策应徐达、李文忠作战。二月,华云龙攻破云州,金朝兴攻克东胜州(今内蒙古托克托),汪兴祖攻克武州、朔州。
徐达率西路军出征。四月,进抵安定。元将库库正围攻兰州,知道徐达军队已至,遂撤围转赴安定迎战,库库屯军于安定以北的车道砚,徐达命冯国胜率军趋
沈儿峪(车道砚南)列阵,双方激战一日,未分胜负。库库于是派千余人由间道潜劫明军大营,使明军陷于混乱。徐达亲自迎战,将来敌击溃。次日,徐达整军出战,大败元军,库库仅率数名随从北奔
和林(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库伦市)。库库兵败后,徐达命汤和进军宁夏,邓愈西攻
河州(今甘肃临夏),自己则向南攻取
沔州(今陕西勉县)、
兴元(今陕西南郑)等地。
李文忠的东路军于二月出居庸关后,经野狐岭至兴和(今河北张北),迫降当地元军守将,继而经
骆驼山(今河北沽源境内),进攻察罕诺尔(多伦附近),擒获元将珠孟和沙达哈等。五月,元惠宗死,李文忠兼程赶到
应昌(今内蒙古阿巴哈那尔旗),擒获元惠宗嫡子买的里八剌及诸王将相数百人。元惠宗的另一个儿子爱猷识礼达腊,率数十骑逃走。李文忠在回师途中,又攻破
兴州(即大兴,今河北滦平),擒获元将江文青,俘降元军37000人。大军奏凯而还,朱元璋亲迎于龙江,犒赏三军,并下诏大封功臣,授徐达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右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改封魏国公、岁禄五千石、赐世袭文券。
明洪武四年(1371)正月,爱猷识礼达腊与库库聚集在和林,借塞外地域辽阔之势,休养生息,准备卷土重来。鉴于此,徐达受命赴北平训练士卒,修缮城池,又迁沙漠遗民32000户屯田北平,以加强防御。七月,徐达奉命转赴山西练兵。此时,元丞相伊苏,元将高家奴、哈剌章、纳哈出等分别占据辽东之开元(今辽宁开原)、辽阳、沈阳、金山(今辽宁康平)等地,伺机南下。
[2]
洪武五年(1372)重新发兵征扩廓。徐达作为征虏大将军进取中路,左副将军李文忠从东路进攻,征西将军冯胜从西路进攻,各率领五万骑奇兵出塞。徐达中路轻敌冒进,初战不利,伤亡数万人。朱元璋因为徐达功劳大,并不过问。文忠军亦不利,不久撤军。只有冯胜统军获全胜。洪武六年(1373),徐达又率领诸将远征边疆,胜利后还军北平,戍守边防,过了三年才回到京城。
[12]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正月,元将朵儿不花等犯永平。徐达奉命与汤和、傅友德率军讨之。四月,徐达夜袭灰山(今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东南),兵临黄河,朵儿不花逃遁。之后,徐达回到北平。太祖以其功大,特赐以旧邸,即朱元璋为吴王时,所居宫室,又命有司于旧邸前治甲第,赐其坊日“大功坊”。
重病逝世
洪武十七年(1384),徐达在北平留守时得了背疽,不久稍微好些。然而次年二月(1385),病情加重,随后去世。
徐达死后,朱元璋亲至葬礼以示悲疡,把他列为开国第一功臣,追封他为中山王,谥号武宁,赠三世皆王爵。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
[13] 朱元璋曾经称赞他说:“令行禁止。不居功自傲,不贪图女色财宝,处理问题不偏不倚,没有过失。当世有此美德者只一徐达。”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