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四年(321年),祖逖因朝廷内明争暗斗,国事日非,忧愤而死,追赠
车骑将军,部众被弟弟祖约接掌。北伐大业也因祖逖之死而功败垂成。
早年经历
祖逖塑像
祖家为北地大族,世代都有
两千石的高官。祖逖少年时生性豁荡,不拘小节,
轻财重义,慷慨有志节,常周济贫困,深受
乡党宗族敬重。他成年后发奋读书,博览书籍,涉猎古今,时人都称其有
赞世之才。
[2]
太康十年(289年),侨居
阳平郡的祖逖被郡府举为
孝廉,又被
司隶举为
秀才,但都没有应命。后来,祖逖与
刘琨一同出任
司州主簿。两人的关系十分融洽,常纵论世事,有时夜深还不能入睡,拥被起坐,相互勉励道:“如果天下大乱,
豪杰并起,你我二人应在
中原干出一番事业!”
[3]
效力诸王
率众南下
永嘉五年(311年),洛阳陷落,祖逖率亲族乡党数百家南下,避乱于淮泗。他躬自步行,把车马让给老弱病人,又把粮食、衣物和药品分给别人。逃亡途中多遇盗贼险阻,祖逖应付自如,被同行诸人推为“
行主”。到达
泗口(今江苏
徐州)后,祖逖被琅琊王
司马睿任命为徐州刺史,不久又被征为军谘祭酒,率部屯驻
京口(今江苏
镇江)。
[6]
建兴元年(313年),
晋愍帝即位,以司马睿为
侍中、
左丞相、大都督陕东诸军事,命其率兵赴洛阳
勤王。
[7] 当时,司马睿正开拓江南,根本无意北伐。祖逖进言道:“晋室之乱,并不是皇帝无道,百姓造反,而是藩王争权,自相残杀,给了夷狄可乘之机。如今北地百姓备受蹂躏,都有奋起反击之志。大王如能命将出师,让祖逖等人为统领,江北豪杰必定会望风响应,沦亡人士也会欢欣鼓舞。如此,也许可以申雪国耻。”司马睿虽不愿北伐,却也不便公开反对,于是任命祖逖为
奋威将军、
豫州刺史,但却只拨予千人粮饷、三千匹布帛,让他自募战士,自造兵器。
[8]
收复豫州
司马睿的消极态度,并未动摇祖逖的北伐决心。祖逖率领跟随自己南下的宗族部曲百余家,毅然从京口渡江北上,并在大江之中,用力拍击船楫,立誓要扫清中原。他在渡江后,暂驻
淮阴,起炉冶铁,铸造兵器,又招募到士兵二千多人。
[9]
当时兖豫一带有豪强张平、樊雅,占据
谯城,聚坞自保,有兵数千人,只是在名义上臣服于司马睿,接受其授予的官职。张平部下还有董瞻、于武、谢浮等十多支小部队,各有数百人。
[10] 建武元年(317年),祖逖进驻
芦洲(今安徽
亳县),派参军
殷乂去联络张樊二人。但殷乂却轻蔑张平,认为他不能保住头颅。张平怒杀殷乂,并拥兵固守,与北伐军对抗。
[11] 祖逖攻城不下,遂使用
离间计,引诱张平部将谢浮。谢浮借与张平商讨军情之机,杀死张平,率众归降。祖逖进据
太丘,但因军中乏食,处境艰难。
[12]
张平死后,樊雅仍占据谯城。樊雅率众夜袭,直逼祖逖大营,军中大乱。祖逖沉着指挥,
督护董昭英勇杀敌,终于击退樊雅。祖逖又率部追讨,却遭到张平余部的迎击,便向蓬坞堡主陈川、
南中郎将王含求援。陈川、
王含分别派部将李头、
桓宣率军助战。
[13] 祖逖让桓宣去劝降樊雅,桓宣单马入谯城,对樊雅道:“祖逖正准备荡平
刘聪、
石勒,需要仰仗你作为后援。先前是殷乂轻薄无礼,并非祖逖本意。如果现在和解,既可建立忠勋,又能保全富贵。但若还要固执,朝廷派出猛将,凭你手下乌合之众,依据一座危城,北边又有强贼窥伺,万无一全。”樊雅遂出城归降。
[14]
祖逖攻占谯城后,终于在豫州站住脚跟,打通了北伐的通道。桓宣则率部返回。不久,
石虎围困谯城,王含又遣桓宣来救。石虎闻听桓宣前来,撤军而退。桓宣于是留在谯城,协助祖逖征讨不肯归附的
坞堡武装。
[15] 太兴元年(318年),司马睿在
建康称帝,建立东晋,是为
晋元帝。
对抗后赵
李头在征讨樊雅时,力战有功,颇得祖逖礼遇,常叹道:“我若能得祖逖为主,虽死无恨。”陈川闻知大怒,遂杀死李头,李头的亲信冯宠便率所部四百多人投奔祖逖。陈川更加恼怒,派部将魏硕劫掠豫州诸郡,结果被祖逖派兵击溃。陈川非常恐惧,便率部归附
后赵石勒。
[16]
太兴二年(319年),祖逖进攻蓬关(在今河南开封),讨伐陈川。石虎则率军五万大军救援陈川,在
浚仪与祖逖交战。祖逖大败,退屯梁国,不久又退至淮南。石虎洗劫豫州,带着陈川回师
襄国,并留部将
桃豹戍守蓬陂坞。
[17]
保定市区滨河公园内的“闻鸡起舞”塑像
太兴三年(320年),祖逖派韩潜镇守蓬陂坞东台,桃豹退据西台。两军对峙四十余日后,祖逖设计令赵军以为晋军兵粮充足,挫其士气。他又在
汴水设伏,尽夺石勒运给桃豹的军粮,逼得桃豹退守东燕城。祖逖命韩潜进占
封丘,压逼桃豹,自己则进屯
雍丘(今河南
杞县)。
[19]
击退桃豹后,祖逖又多次出兵邀截赵军,使石勒在河南的力量迅速萎缩。河南境内有赵固、上官巳、
李矩、
郭默等割据集团,各据一方,经常兵戎相见。祖逖遣使调和,示以祸福,晓以大义,使赵固等人都服从自己的统一指挥,成功收复
黄河以南中原地区的大部分土地。当时黄河沿岸还有一些坞堡主,迫于后赵兵势,不得不臣服于石勒,送子弟到襄国为质。祖逖理解他们的处境,有时还会派出小股部队,伪装抄略这些坞堡,以表明他们并未归附晋朝,消解石勒的疑心。诸坞感恩戴德,经常帮助北伐军刺探情报。祖逖因此在战场上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屡破赵军。
[20]
祖逖礼贤下士,善于体恤民情,即使是关系疏远、地位低下之人,也能施布恩信,予以礼遇。将士稍有微功,便会加以赏赐。他生活俭朴,不畜资产,劝督
农桑,带头发展生产,又收葬枯骨,深得民心。刘琨在给亲戚写信时,大力称颂祖逖威德,晋元帝也下诏擢升他为镇西将军。石勒见祖逖势力强盛,不敢南侵,命人在
成皋县为其母修墓,又致信请求
互市。祖逖虽未回信,却任凭双方互市,为此收利十倍,兵马日益强壮。
[21] 后来,祖逖部将童建叛归后赵,石勒将其斩杀,向祖逖示好。祖逖亦与石勒修好,禁止边将进侵后赵,边境暂得和平。
[22]
忧愤而死
大兴四年(321年),晋元帝任命戴渊为
征西将军、都督司兖豫并雍冀六州诸军事、司州刺史,出镇合肥。
[23] 祖逖认为
戴渊虽有才望,却无远见卓识,而且自己辛苦收复河南,却仍不得朝廷信任,心中甚为不快。不久,祖逖又听闻
王敦跋扈,朝廷内部矛盾日益尖锐的消息,担心内乱爆发,北伐难成,以致忧愤成疾。
[24]
祖逖虽患病,但仍图进取,抱病营缮
虎牢城。虎牢城北临黄河,西接成皋,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他担心城南没有坚固的壁垒,易被敌军攻破,特意派从子祖济率众修筑壁垒。但壁垒尚未修成,祖逖便在雍丘病逝,时年五十六岁。
[25]
祖逖死后,豫州百姓如丧父母,谯梁百姓还为他修建祠堂。晋元帝追赠祖逖为车骑将军,并命其弟
祖约接掌其部众。
[26] 后赵趁机入侵河南,祖约难以抵御,退据
寿春。祖逖收复的河南大片土地最终又被后赵攻陷。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