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红故事

宁海革命根据地

时间:2012-02-23 16:52:32编辑:中国红故事

 

 

  宁海革命根据地白溪山洋,地处宁海西部山区,商城三十多公里,到处崇山峻岭、岙岙弯弯、坑坑沟沟、层峦叠翠、茂林修竹、杂木丛丛、郁郁苍苍,是个山明水秀的小山村。可是旧社会,人民生活十分贫困,全靠烧炭卖柴,过着食不裹腹衣不蔽体的困苦生活。解放后,特别是三中全会和十年改革以后,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白溪还是个贫困乡,但与旧社会比较起来,却有天壤之别。现已村村通公路,户户有广播电器、电灯电话。有的搞多种经营,逐渐富裕起来,今年人均360元,人民生活日益改善。

  回忆解放战争时期,白溪山洋许多贫苦农民在党的领导下,为革命出生入死,出现了许多可歌哥泣的英勇事迹,为建立革命根据地作出卓越的贡献。

  一九四八年冬天,“铁流”部队在白溪山洋建立革命根据地,“铁流”部队分出部分武装人员组成“洪流”部队。杨民奎同志来到山洋,通过王成合、董允金(师生关系)发展党组织,建立革命根据地。后勤工作,由王惠英同志(白溪人)领导有个棉服厂,主要是白布染成灰布,做成棉衣和军装,先设在红岩,后来转移到大石上寺,冬涧,再转移到长白岭新龙潭,又转移到大坦,又转移到犁头莱湾,后又转移到柯仙培养。有个修枪所,由王式良同志(下洋人)负责修配枪支弹药,还有一个军医,叫曹医师(住址姓名不详)负责,先住在大王殿坑,后转移到过水坑,再转到大虫溪,当时有几年伤员,小季、争亮……等。前朝梅道六同志负责护理,每天给伤员送饭送菜,秘密掩护,还有董允金同志曾多次把鸡肉烧好送给伤员保养身体。梅道六同志虽不是共产党员,但因地他精心护理伤员,曾得到华东区“逢夜一宿、逢昼一饭”优待的证明文件一份。老党员王贵富,因为他为革命作出许多贡献,曾得到“华东区革命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当时奖状可凭)。东湾胡圣起同志,当时以伪上金乡特务班的身份秘书做革命工作。为游击队运粮、运武器,冒着艰难险阻把手枪藏在大米袋里运上山洋给游击队。

  那时老干部邵明、杨民奎、童先、李辉、王惠英……等同志和葛贤相(岔路人)、林毅(上金人)、童时仗(前童人)、吴三春(西塘吴人)、王式响(白溪人)……等同志,在白溪山洋一带打游击,播下革命种子,发展党的组织,发展党员,都是单线联系的,行动非常秘密,即使是一家人的妻子儿女也不让知道。入党的誓词是“为革命保守秘密,杀头我不怕,坐牢我不怕”。杨民奎等同志,在牛路坑第一次发展王成合、董允金、董允相、王如兰等为党员。第二次在南湾又发展了四名。以一联一单线发展。第三次在下畈赵爷殿又发展了一批党员,有王成土、王贵富、丁传秀、王式印、王如根、应正 、娄必兴、柴世贵……共有41个共产党员。

  这些贫苦农民出身的党员,为游击队送情报、抬物资、运武器、护伤员、保卫革命根据打土匪,做了大量的工作,为解放三门,发动民工二百多人参加战斗,缴获来许多物资和武器,其中有一台印刷机,民工们先抬到柯仙寺,后送往天台东岭,这些党员为革命立下不朽的功勋。

  49年7月,宁城解放后,驻在白溪的解放军和山洋的游击队员都已转移。不料反共土匪小赖(原名娄世忠)匪部;“白部”(陈贤洲)匪部;“王部”(王式清)匪部,三股土匪乘机到白溪山洋一带来扰乱,抢枪夺粮、敲诈勒索、杀猪宰鸡、为非作歹、无恶不作、肆无忌惮地欺压百姓。东湾的王如良同志无幸被捕,抢去 朝人民的银子手镯……等物品。那时,由游击队哺育起来的共产党员和广大民兵,看到这些情景,满腔阶级仇恨,恨透了这些土匪。放在前朝世轩家召开秘密会议,分析敌情,了解这些匪徒的所有武器,都是生锈的老爷枪,且又是有枪无子弹的,从而研究谋策,如何消灭这些土匪,取得了伟大胜利。

  白溪山洋的共产党员和民兵们,为建立革命根据地,保卫革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因此,白溪山洋是宁海县革命的摇篮,现被批准为“革命老区”。这些党员和白溪山洋地区,都享受党和政府的优待和照顾。

 

 

抖音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