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红故事

周总理的珍贵影像

时间:2008-09-29 10:42:42编辑:中国红故事

 

  最后的传奇——周总理的珍贵影像

  周恩来在贵阳花溪人民公社与参加劳动的贵阳一中的学生在一起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中国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而这与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有直接的关系。中共领导人寄希望于“大跃进”运动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但这种良好的愿望与客观实际不相适应,从而导致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次重大挫折。

  困难最突出的表现是粮食问题。1959年初春,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等15个省发生春荒,其中河北、山东等5省严重缺粮。到1960年,灾情更加严重。中国受灾面积达到9亿多亩,占中国16亿亩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这一年的粮食产量原计划是6000亿斤,而实际上只有2870亿斤。严重的缺粮危机,直接影响到城市的供应。周恩来忧心不已。他最关心的是人民的生活过不过得去。

  

周恩来亲自考察农田手捻麦穗眉头紧锁(图)

  周恩来走进贵阳花溪人民公社的试验田里,手捻麦穗,眉头紧锁

  成为周总理的专职摄影师后,杜修贤在1960年4月随同周恩来到贵阳视察。周恩来亲自走到花溪人民公社的田间地头,向正在干活的农民了解生产和生活情况。当他看到由于自然灾害而歉收的小麦时,手里捻着并不饱满的麦穗,眉宇间一抹愁容掠过,额头上顿生了许多皱纹。周恩来就在田里召集了村干部和技术人员,商讨抓好小麦后期田间管理的办法,力争多打一些粮食。

  刚到周恩来身边担任专职摄影记者不久的杜修贤站在一边,心里说不清是什么滋味。他举起相机,对准了周总理。

  

周恩来来到公社食堂了解人民温饱(图)

  周恩来向公社干部了解情况 1961年5月

  为克服严重困难,1961年1月,中共中央先后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和八届九中全会,会议讨论和研究了农村政策的调整问题。毛泽东号召全党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一切从实际出发。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身体力行,带领调查组走出中南海,到农村、到工厂、到军队走访,调查搜集了大量的一手信息,纠正了许多不切实际的“左”的行为。摄影记者杜修贤理所当然在同行之列。

  视察中,杜修贤的镜头中时时出现周恩来总理紧锁眉头的表情。这是在杜修贤任周恩来总理的专职摄影师以来所不多见的。这次视察,周恩来穿的是灰色棉布中山装,天热时总理也会敞开怀,就像当地的老农一样随意地撩起衣襟扇风。杜修贤平素看惯了周总理在与外宾会谈时的潇洒整洁,镜头里的这种形象多多少少让他有些不习惯。但当时他更不习惯的却是总理脸上时时流露的忧郁,杜修贤的心情也跟着沉重起来。

  河北省武安县的伯延是由十多个自然村落组成的公社,办公共食堂较早,当时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1961年5月3日,调查组成员来到这里后,住在附近的部队营房里,早晚在部队用餐,午饭就在视察的村子里吃。

  第一天中午,杜修贤跟随周恩来总理来到村里的公共食堂。社员们已经提前吃完饭走了,空荡荡的食堂里给总理准备的餐桌上有一碗猪肉和一盘炒鸡蛋。但周恩来没有吃,而是让工作人员把肉和鸡蛋都端走了。

  为了摸清食堂真正的伙食情况,第二天周恩来没有事先通知就直接来到了食堂。可事不凑巧,社员们已吃完饭离开了。但炊事员慌忙盖锅盖的动作还是被周恩来发现了,他直接走到锅前,不顾炊事员和公社干部的劝阻,盛了一些锅里剩下的玉米糊糊吃。

  

周恩来暗访社员家体验人民疾苦(图)
 
周恩来坐在社员的家门口聊天 1961年5月

  在接下来的调查中,周恩来会趁大家不注意,悄悄地从大家的视线中消失。有一次,大家又发现总理不见了,连忙分头去找。杜修贤凭着自己对总理的理解,在一家烟囱冒烟的人家找到了周恩来。原来,当时大家都在食堂吃饭,很少有人家烟囱冒烟的,周恩来于是前去走访。

  杜修贤看到总理正在和这家的老汉聊天,就紧走了两步,摆好架势给他们拍照。周恩来见了却摆摆手说:“别跟着我,你那个‘咔嚓’把人家吓住了。”

  杜修贤只好暂时放下照相机,走开一些,但他仍没有放过抓拍的时机。

  周恩来随老汉进了屋,揭开他家冒着热气的锅盖看,屋里光线不好,锅里像是在烧开水。盖上锅盖后,他看见地上有榆树叶子,他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再一次掀开锅盖,仔细观看,竟发现锅里是榆树叶子和粮食混合的稀糊糊!

[1] [2] 下一页

抖音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