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红故事

袁隆平与妻子邓则的婚恋传奇

时间:2021-05-25 16:01:39编辑:中国红故事

补照一张结婚照

  南方网讯 第一次来相亲的姑娘看上了介绍人;初恋情人成了别人的新娘;最后终于有一位慧眼识珠的姑娘走近了他……

    湖南农民常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给政策),二靠袁隆平(给稻种)。”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被公认为“杂交水稻之父”。目前,袁隆平正致力于培育亩产可达800多公斤的超级杂交水稻,国际权威人士认为,整个世界的饥饿问题将因此而解决。1998年6月25日,“袁隆平”品牌被专业资产评估所认定高达1008.9亿元!成为我国无形资产评估价值最大的一宗项目。2001年2月19日,袁隆平以其卓越的科技成就荣获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从江泽民主席手中接过了精致的证书和500万元的巨奖,从而再度成为媒体追踪的热点。然而人们看到的都是这位大发明家头上的光环,其背后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却鲜为人知。



    他的“女朋友”相中了介绍人

    1953年8月,23岁的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省黔阳县安江农校教书。

    转眼过了三四年,与他同龄的老师相继结婚、成家,有的甚至连孩子都会叫爸爸妈妈了,惟独袁隆平仍然过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独身生活。作为中专学校的教师,他穿得却像个穷中学生,留着运动头,穿着粗布衣。讲课讲到忘乎所以时,他干脆抬手就用衣袖擦起黑板来,惹得学生都偷愉地笑。结果,一件棉衣穿了不到一年,袖口上就开了花。夏天,惟一一件装门面的衬衣无法换洗,他干脆把衣领翻个边又穿着进了课堂。不仅穿着如此,他的宿舍里,除了满地的书籍、杂志,简直找不到一件像样的家什。

    一天,一位男教师给他介绍了一个“女朋友”,谁知,一来二去,“女朋友”与衣着整齐的介绍人打得火热,却把“主角”袁隆平给晾在了一边。袁隆平倒也知趣,干脆成全他们。后来“女朋友”与介绍人喜结伉俪,一时成为校内的笑谈。

    抑制住内心的剧痛,平静地祝福初恋女友全家幸福

    1956年,他被派到邻近一所中学代课。在这里他被一位面容姣好、身材窈窕的年轻女教师吸引住了,这位女教师不仅上课生动,而且非常倾慕袁隆平的好学上进、博学多识。相互的欣赏令两人相见恨晚。

    就在他们如胶似漆、你恩我爱并准备请同事吃喜糖的时候,“反右”浪潮也波及到了安江。不久,安江农校出现了袁隆平的大字报,袁隆平还差点被划为“中右”。很快,消息灵通人士将情况告诉了袁隆平恋人所在的学校。该校有位领导立马找到那位女教师:“像你这样出身不好的人,再和袁隆平结婚,要当心自己成为‘双料货’呀!”

    女教师一听,一下子像跌进了冰窟窿。“要爱情,还是要进步?”她实在没有勇气来作出选择,从此以后她只好拼命躲避痴情的袁隆平,无论他在门外怎样焦急地呼叫,她都不开门,只是趴在床上一个劲地流泪……

    见女友对自己不理不睬,袁隆平苦恼极了,他弄不懂其中的原委。在恋人的宿舍门口,他发疯一般地叫道:“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不是你变了心?”可屋里回应他的除了隐隐的哭声外便再无只言片语了。

    这份痴恋一直持续到女友的第一个孩子呱呱落地,袁隆平才渐渐明白现实的残酷。后来,女教师调到另外一个城市任教去了,临行那天,袁隆平去送她,她哭了。袁隆平叹了口气,勉强抑制住内心的剧痛,平静地祝福她一路平安,全家幸福!

    当车子开动的那一刻,袁隆平转过身去,再一次潸然泪下了。

    喜事、篮球赛同时举行

    一转眼,袁隆平已在安江农校教了十来年书,这十年间他教过的学生一茬茬毕业、结婚、生子了,而30多岁的袁隆平仍然是单身一人。

    在他教过的学生中,有一个叫邓则的,毕业后分配在黔阳县两路口农技站。邓则因为家庭出身不好,在婚姻问题上也一度陷入了苦恼之中。

    邓则的老同学谢万安在一次同学聚会时,有意无意地谈到了教过他们遗传育种课的袁隆平老师,问邓则对袁老师印象如何。邓则未假思索,脱口而出:“袁老师嘛,他人挺不错的,教学认真,待人诚恳,人品更是没的说。当年他还带我们下沅江游过泳哩!”谢万安见时机已到,赶忙点明了自己前来的用意:“袁老师至今还没有成亲,我看你俩倒挺般配的。”听他这么一说,邓则的脸上立马飞上了两朵红云。

    几天后另一位老同学王业甫来了,开口就说:“邓则啊,我看你和袁老师是天生一对,你俩结合,保准幸福无比。”

    而与此同时,王业甫也频频催袁隆平多到两路口农技站去走走,“去看看你的学生吧!”或许是因为同病相怜,惺惺相惜,一来二去,袁隆平和邓则都有了那层意思。两人相爱后,时常一同外出看电影,有人看见了又开始嚼舌根:“你瞧,真是物以类聚啊!”邓则听了心中恼火,憨厚耿直的袁隆平却偏偏犟了起来:“什么影响不好!我们大男大女,谈情说爱,正正当当,以后还要继续扩大影响呢!”一句话说完,两人都忍不住笑了。

    1964年正月初五黔阳地区举行职工业余篮球赛,邓则是黔阳县女队的队员。正好赛场又选择在安江农校的礼堂球场。热心的“红娘”们提议干脆趁热打铁把袁隆平和邓则的喜事办了。

    球队来了,热心的曹老师趁练球的空隙请邓则到袁隆平的宿舍喝茶休息。恋爱几个月来,邓则这还是第一次进袁隆平的宿舍。邓则跨进门想先找一个脸盆洗手。天哪,房里惟一的一个脸盆却是漏的!再看房内,单人床上挂着一顶半高半矮的学生蚊帐,顶上布满了灰尘。屋里简陋不说,还乱七八糟堆满了各种书籍、杂志。邓则顺手翻了翻,都是专业书籍和外文资料。这情形不仅没破坏袁隆平在她心中的形象,相反她对袁老师更是多了几分敬意: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都始终保持着向上的追求。她在心里默默地想,也实在该有个女人来照料他的衣食住行了!

    喜事、赛事同时举行这一消息,令所有在场的人喜出望外。大赛组委会临时调整比赛场次,以使比赛和办喜事两不误。看着众人的忙碌,袁隆平反而腼腆不安起来,他为自己没来得及送新娘一件礼物而过意不去,他悄悄地对邓则说:“给你买件新衣服好不好?”邓则心直口快地回答:“不要,不要。”老实巴交的他就真依了邓则。

    他跌跌撞撞地倒在妻子怀里

    妻子说:我愿意和你去当农民

    结婚前,袁隆平已经开始从事他的杂交水稻研究。婚后,有体贴、贤惠的妻子,解除了后顾之忧,袁隆平更是一心扑在了科研上。

    与此同时,作为“走白专道路”、“想成名成家”的罪证,他那些正用于培育杂交水稻试验秧苗的六十多个坛坛罐罐被砸得稀烂,秧苗被折断,丢得满地狼藉。这个打击令这个刚强汉子感到天昏地暗,全身颤栗,几乎昏了过去,他跌跌撞撞地回到家中,一下便倒在了妻子的怀抱里。接连几夜都做噩梦,口里反复念着:“秧苗,秧苗……”

    温情的邓则面对此情此景,也哭了,但此时她知道再也不能让老袁看到自己的眼泪了,她强装笑脸,反而安慰他:“没关系,顶多是去当农民,我同你一块儿去。只要不离开土地,我们还是可以把杂交水稻搞成功的……”

    妻子的劝慰和安抚给了他勇气和力量。袁隆平连夜从床上爬起来,在妻子的陪伴下,偷偷来到摆试验钵的地方,真是天无绝人之路,他们竟然找到了几根残存的秧苗。大喜过望之余,他们小心翼翼地将秧苗种在了苹果园的臭水沟里。

    当时,“革命群众”打算将袁隆平投入“牛棚”,床和牌子都准备好了,幸有国家科委的一纸公函保护了他,一位地委领导明确表示“袁隆平当然算保护对象”。就这样,还蒙在鼓里的袁隆平才得以继续从事他的研究。

    后来,在有关部门的重视下,袁隆平和助手们得以安心科研。由于长年在外培育杂交种子,从云南到南宁,再到海南岛,一年中袁隆平难得有几天在家中,但是邓则没有丝毫怨言,而是默默将家里的重担挑了起来。1974年,袁隆平的父亲病逝,1982年,邓则的母亲患癌症病逝,这些,邓则都没有告诉丈夫,她不愿让丈夫为这些家事分心,只希望他能安心工作。

    妻子的支持令袁隆平十分感动,他也从日常生活的小事上回报着妻子。“贼”和“则”在湖南方言中发音相同,为了不使妻子尴尬,他为她改名为“邓哲”,一字之易,但却体现了他对妻子的关爱之情。

    渐渐地,袁隆平成名了,他的头上罩满了光环,戴满了鲜花,但不管怀揣多少荣誉他对妻子都始终怀着深深的敬意和浓浓的感激。他一直为结婚时没能给妻子买一件新婚礼物而懊悔、内疚。1985年5月,他飞赴菲律宾之前特意托人从北京给妻子捎去两条裙子和一件汗衫,因为从未买过裙子,他怕不适合妻子,就买了两件供妻子选。

    在一封写给妻子的信中,袁隆平无限深情地说:“家中老母和年幼的孩子们,全靠你照顾。我经常在想,有你这样一位贤德的妻子,这的确是我和全家的福气。”

    得知丈夫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的殊荣后,邓哲激动万分,她说:“我不仅仅为老袁高兴,更为国家如此重视人才,重视科技而高兴!”(编辑 阮志峰)

抖音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