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红故事

孙中山人物介绍

时间:2012-02-08 09:28:50编辑:中国红故事

  
                              
 

孙中山(1866~1925),名孙文,字载之,号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

1866年出生于广东香山(今中山市),幼名帝象,学名文,普名德明,字载之,号日新,后改号逸仙。1897年在日本化名中山樵,遂以中山名世。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早年先后求学于檀香山、广州、香港,行医于澳门、广州。

1894年5月,上书李鸿章,主张变法自强,遭冷遇,遂赴檀香山创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次年,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策划广州起义,事败,流亡海外,宣传革命。

1896年在伦敦被清朝驻英公使馆诱捕,脱险后曾留居英伦,研究西方政治经济理论,寻求救国真理。次年经加拿大抵日本,结识日本朝野各界人士宫崎寅藏、犬养毅等,并在旅日华侨中宣传革命,发展兴中会组织。

1900年发动惠州起义,因粮饷不济而遭失败。失败后奔走海外。同保皇派作斗争,并在旅欧学界中发展革命组织。

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领导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制订“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创办《民报》,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同改良派围绕革命与保皇问题展开激烈论战。同时积极在国内外发展同盟会组织,联络华侨、会党和新军,在两广、云南等地发动一系列武装反清起义。

1911年10月,听闻武昌起义爆发,孙中山即离美赴欧进行外交活动。

1911年12月25日回到上海,被十七省代表会议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职,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成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由于立宪派与其他势力对袁世凯的支持及革命党人的妥协,被迫于4月1日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同年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被推为理事长。曾一度出任全国铁路督办职。
 

 


1913年,因“宋教仁案”,发动“二次革命”讨袁世凯,宣告失败。

1914年,在日本创建中华革命党,重举革命旗帜。

1915年发表《讨袁宣言》,进行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斗争,后又发表《二次讨袁宣言》。

1917年,为反对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南下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组成护法军政府,史称“护法运动”。被推为海陆军大元帅,誓师北伐。翌年,因受桂系军阀挟制,被迫去职,赴上海著书立说,撰述《建国方略》。

1919年创办《星期评论》和《建设》杂志,发表《实业计划》,并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任总理。

1920年重返广东,次年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再揭护法旗帜,组织大本营,准备北伐。

1922年因陈炯明武装叛乱,中止北伐,被迫退居上海。在中国共产党和苏俄共产党、列宁的帮助下,他与时俱进,毅然决定改组国民党,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

1923年再回广州,重建大元帅府。

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最大的不同是:明确的提出了反帝纲领。促成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创办黄埔军校,指挥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同年11月,应北京政府邀请,扶病北上讨论国事,提出召开国民会议和废除不平等条约,以谋中国的统一与建设的主张,同帝国主义和国内军阀势力作不懈斗争。

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党纲、党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同时创办黄埔军官学校,训练革命武装干部。同年10月在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后,应北京政府之邀,他扶病北上共商国事因积劳病剧。

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遗体暂厝于北京西山碧云寺,1929年安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园。



 

  
遗书

孙中山弥留之际,曾在两份遗嘱上签署。其一为《政治遗书》,其二为《家事遗书》,以下为遗书全文。

政治遗书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家事遗书

“余国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
 

 


  
个人思想

孙中山先生毕生坚持“三民主义”,坚持民主、共和救中国和三民主义救中国的信念与理想。

1,辛亥革命以“民族”、“民权”、“民生”为核心的“三民主义”理念。

2,倡导“权能区分”——“人民有权,政府有能”;推行“万能政府”——“广兴福利,大有为式”。

3,注释“人民之权”——政权应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项。

4,注释“政府之能”——“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是为“五权宪法”。

5,阐明人民行使政权的基本训练与条件:民权初步,即议事规则。

6,提出中央与地方的“均权制度”,以县为单位的“地方自治”。

7,在经济思想方面,提倡社会互助理论:“人类进化之原则与物种进化之原则不同,物种以竞争为原则,人类则以互助为原则。”

8,在政治现代化建设方面,主张渐进主义的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说:“军政时期优先消灭军阀土匪,应实行军管。训政时期优先基础建设与民权初步训练,应实行一党执政。宪政实行之条件是全国半数以上县市具有选举罢免地方首长之条件,公民具有发动创制复决之条件,则选举召开国民大会制订宪法,还政于民,实行多党竞争的现代政治制度。”

9,推行以王道为基础的区域合作和政治架构:大亚洲主义,以及向国际投资开放的实业计划。
 

 


 
 人物名言

1、“五权宪法乃兄弟我所独创。”

2、“君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

3、“物色有志学生,结为团体,以任国事。”

4、“凡百事业,收效愈速,利益愈小;收效愈迟,利益愈大。”

5、“疾风然后知劲草,盘根错节然后辨利器。”

6、“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7、“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当大官。”

8、“人类要在竞争中生存,便要奋斗。”

9、“天下为公。”

10、“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心信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

11、“努力向学,尉为国用。”

12、“国家之本,在于人民。”

13、“危难无所顾,威力无所畏。”

14、“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

15、“事功者一时之荣,志节者万世之业。”

16、“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

17、“治国经邦,人才为急。”

18、“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19、“学者贵知其当然与所以然,若偶能然,不得谓为学。”

20、“自己应为之事,勿求他人;今日应为之事,勿待明日。”

21、“古人进步最大的理由,是在能实行。能实行便能知,到了能知,便能进步。”

22、“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

23、“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抖音码

下一篇:孙中山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