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红故事

感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光美的高尚情怀

时间:2013-11-09 20:40:40编辑:中国红故事

 感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光美的高尚情怀 
——读刘延东撰文缅怀并纪念王光美同志诞辰90周年有感 
 
2011年11月30日,《中华儿女》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了《刘延东撰文缅怀王光美--纪念王光美同志诞辰90周年》,对王光美同志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和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不息的一生进行总结。读后感悟良多,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尚情怀无限景仰。 
寓家于国 舍生取义 
“毕业于辅仁大学,中国第一批女物理学硕士的王光美,面临着去美国留学,还是参加革命的选择。她毅然放弃摆在面前的坦途,选择了充满荆棘的道路,义无反顾地踏上了革命的征程。我想,这正是缘自她对国家和民族满怀无限深情,缘自她对中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事业必定胜利的坚定信念,缘自她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决心”。 
上个世纪40年代中期,当时的中国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内外焦急,在面对人生决择的十字路口,是出国深造逃避国内的战乱,还是加入革命的大潮,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她选择了后者。这位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同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青年才女在人生的重大选择上,她“圈定”了义和道,我想这也应该是老前辈的过人之处吧。那种坚定的信仰和必胜的信念支撑着他们经历千难万险、千辛万苦,最终迎来了胜利的曙光。时至今日,一些人在对待工作上总是找理由、找借口,埋怨困难多、任务重,有些人甚至是不务正业、观念淡薄,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没有正确的看待,只讲回报,不讲付出。是不是真正考虑一下自己的党性哪儿去了、信仰哪儿去了。在面对重大问题上是不是以大局为重,舍小家顾大家,古人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不是常怀忧患意识,把个人的行动指南积极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上来,鞠躬尽瘁,死而后矣。这些我们都需要好好思量一番。 
愈挫愈勇 勇者无敌 
“今天,面临四个现代化这一历史任务,我们不能仅停留在回忆旧日伤痛和咒骂敌人的阶段。死去的人已没有悲欢离合之感,活着的人要活得更有意义,对自己,对死者,对我们的党和人民负责,继承和完成我们亲人的遗志,化悲痛为力量,为人民献出我们自己”。 
这是王光美同志在“文革”中残遭迫害,度过12年牢狱时光,身心受到极大摧残的情况下,在一篇文章中写的一段话。何等地宽容豁达,何等地百折不挠,何等地意志坚定。在经历了大是大非、大悲大痛之后,依然化悲痛为力量,依然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一身,反映其伟大的人格魅力,诠释了什么是真正坚强的革命战士。“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在遭受困难和挫折后,没有人可以帮你,帮助你的唯有你自己,意志不坚定、思想不扭转就可能被摧残和淹没,因此,走出失败的阴影,靠的是坚定的信仰,靠的是不屈不挠的精神,靠的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限的忠诚。 
德艺双馨 人生典范 
“我们每一个人不一定都有孩子,但每一个人都有母亲,都领受过母爱的恩情滋润。救助贫困母亲,是整个社会的责任,我愿做幸福工程的义务打工者”。 
王光美同志晚年全心投入到“幸福工程”中,已过了古稀之年的她有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真心爱民、系民的高尚情操。当她得知在全国8000万贫困人口中,还有1500万贫困母亲急需帮助时,她于1995年毫不犹豫地参与了“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出任组委会主任,并将义卖六件家传古物获得的50多万元全部捐给“幸福工程”。经过10余年的奔走和努力,直到她去世的2006年,“幸福工程”共在全国设立了389个项目点,累计投入资金3.1亿元,救助贫困母亲及家庭15万多户,惠及人口70万,她先后荣获了“中华人口奖”荣誉奖、“中国消除贫困奖”成就奖。钱财和荣誉是身外之物,但是精神和事业,以及精神和事业所传承和繁衍的无穷是永恒的,播种一粒种,就可收获千万子。同理,播种爱的种子,就会结出千千万万颗爱的果实,而这种传承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繁荣强大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当你奋“笔”急“书”,经受磨砺锻炼的时候;当你登山临水,感悟世事沧桑的时候;当你遥望星空,想到人生短暂的时候,你是否会想到那句话:“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编后语:对于一个人,尤其是这样一位伟大的革命前辈,笔者不敢妄加评论,只是通过其中的二三事,感受并感悟到革命前辈们的坚定信念和光辉灿烂的一生,有感而发,不妥之处,还请“方家”批评指正。
 
抖音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