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红故事

青年毛泽东为啥要做肥皂专家 会对化学感兴趣?

时间:2014-03-19 18:57:40编辑:中国红故事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10月31日电 近日,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推出了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孟庆春编著的《毛泽东的辉煌人生和未了心愿》一书。本书以客观翔实的材料,对毛泽东实现人生辉煌的关键节点及他有怎样的未了心愿,作了生动的记述和剖析。他的人生辉煌,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他的未了心愿,丰富了他人生的色彩,亦给后人留下了耐人寻味的思绪。
 
  以下为本书节选。(孙琳)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毛泽东结束了当兵的生活后,他欲选择报考一所制造肥皂的学校,决定去做一个肥皂制造家。
 
  1911年9月,毛泽东来到长沙求学。同年10月,武汉革命军举起反清大旗,发动了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紧接着全国纷纷响应。有一天,一个革命党人来学校发表演说,宣称辛亥革命是新纪元来临。毛泽东听了非常激动,他告诉好友肖三及其他同伴,决定“参加革命”。他的同伴劝他继续念书,但毛泽东早有鸿鹄之志,他说:如果民众都软弱可欺,那么完善其道德又有何用?最重要的事情是使其强大起来,而军队对于建立一个新中国有着重要作用。所以,他决定响应孙中山推翻满清王朝的号召,去体验军队生活,学习军事技术。毛泽东说到做到,很快采取了行动,五天后,他就投了湖南新军。
 
  在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提到他参加辛亥革命、当兵一事时,他说:
 
  打原子战争,我就不懂,不像“小米加步枪”,小米吃过,步枪看过,也背过几天。辛亥革命的时候背过几天,什么立正、稍息,托四把枪,还相当可以。不是吹牛皮,单个教练、排教练、连教练、营的野外演习也搞过。后来南北议和,就不让我干了,就变成外行了。那时程潜是师长,长官是谭延闿,他下面就有四个师,程潜是一个师的师长。
 
  1912春的一天,毛泽东突然告诉班长彭友胜决定离开军队。彭友胜听了感到非常惊诧,半天才缓过神来。他认为,毛泽东在军队很得长官器重和士兵们的喜爱,当兵又是他的志向,他如在军队建功立业,肯定能成大器,于是极力劝说毛泽东留下来。毛泽东坦率地告诉彭友胜: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已经退位,中国现在是民国。孙中山和袁世凯也达成了妥协。“革命已经过去”,“决定回去念书”。彭友胜听了觉得有道理,不好再强留,怕影响毛泽东的前程。毛泽东离开军队那天,彭友胜带领全班士兵为他饯行,依依不舍地把他送出军营。送了一程后,彭让士兵们回营,自己像兄长送小弟去远征一样,送了一程又一程。毛泽东叫着彭友胜的别名说:“益山,古人曰‘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你别送了吧。”彭说:“润之,以后相处的日子少了,今天我无别的事,再送一程吧。”临别时,彭把自己仅有的积蓄两块大洋送给毛泽东作盘缠。毛泽东无法推脱,紧紧地握着彭的双手说:“彭副目(班长)你真好,望多加保重,后会有期。”彭友胜伫立在原地,目送毛泽东渐渐远去,毛泽东不时地回头,挥手……
 
  新中国成立时,彭友胜已是65岁的老人了。看到毛泽东当了国家主席,他比谁都激动,激动得老泪盈眶;他比谁都高兴,高兴得奔走相告。1951年3月,彭友胜家乡土改胜利结束,老人再也按捺不住内心对毛泽东的思念。3月14日,他特意请来村里教私塾的老先生代笔,给毛泽东写了一封问候信。他在信中把自己划为贫农成分、分得田土的情况,以及翻身解放的幸福心情,都告诉了毛泽东。信一发出去,他就担心毛泽东国家大事很忙,没有时间回信。然而,彭友胜和他的乡亲们万万没有想到,日理万机的毛泽东不忘旧情,在当月就给彭友胜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亲笔回信。
 
  当兵生活结束后,毛泽东继续过他的学生生活。1936年,他对在陕北保安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说:
 
  我开始注意报纸上的广告。当时许多学校正在开办起来,它们利用报纸广告招来新生。我并没有判断学校优劣的特定标准,也不明确自己究竟想干什么。一个警政学校的广告,引起我的注意,于是去报名投考。但在考试以前,我看到一所制造肥皂的学校的广告,它不收学费,供给膳宿,还答应给些津贴。这是一则吸引人鼓舞人的广告。它说制造肥皂可以大大造福社会,富国利民。我改变了投考警校的念头,决定去做一个肥皂制造家。我在这里也交一元钱报名费。
 
  毛泽东所以选择报考制造肥皂的学校,一是这类学校不收学费,供给膳宿,二是学制造肥皂专业,毕业后可以大大造福社会,富国利民。若有成就,能成为一个肥皂制造家。如果前者是因家境经济条件所限,而报考这类学校的话,那么,后者则是受了当时“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由于帝国主义的猖狂的殖民掠夺,激起中国广大人民爱国救亡的义愤,资产阶级也感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受到更加致命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发展本国资本主义工商业,以抵制帝国主义侵略、掠夺相号召的“实业救国论”,成了一个反映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又具有广泛影响的议论。因而,在19世纪末实业救国论应运而生,并风行于20世纪初。当时,张謇(中国近代实业救国论的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笔者注)极力宣扬实业救国论,他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这样,实业救国论经他提倡便在资产阶级上层人物中风行一时。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曾指出:“能开发其生产力则富,不能开发其生产力则贫。从前为清政府所制,欲开发而不能,今日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卜”。因为,他清楚地认识到在清朝政府反动政权下,是不可能靠振兴实业来救国的;必须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才能为振兴实业创造必要的政治前提。所以,“民国”建立后就可以“产业勃兴”了。在“实业救国论”风行的这个大背景,不能不对立志救国的青年毛泽东产生影响。
 
  再者,当时毛泽东从相关的信息中了解到,肥皂制造技术尚处在发展的过程中。因为,这种技术从发端和发展主要地还是在西方,真正普遍地使用它则是18世纪和19世纪。在18世纪末工业革命后,获得了大量的价廉的碳酸钠,促使肥皂工业有了新的发展。而此时,中国的国内急需制造肥皂的专业技术人才。正因如此,毛泽东认为学习肥皂制造技术确实是利国利民的事儿,报考这类学校、从事这一专业的学习是会有发展的。这个时候,湖南师范学校的一个动听的广告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他很感兴趣地看了它的好处:不收学费,膳宿费低廉。毛泽东把自己的意图写信告诉了家里,取得了家里的同意。随后,毛泽东考取了这所学校,最后得到了毕业文凭。
 
  虽然毛泽东因受到当时“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要去做一个肥皂制造专家的夙愿没有实现,但他对我国轻工业(肥皂制造也无疑属轻工业)的发展一直很关注。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其中,就强调了要处理好“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他指出,“像一些东欧国家由于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而产生的严重问题,我们这里是不存在的。”“我们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
 
  虽然毛泽东因受到当时“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要去做一个肥皂制造专家的夙愿没有实现,但他对化学的兴趣依然存在。50年代初,有一次毛泽东外出的时候,食品工业部部长李烛尘陪着他(天津久大盐业公司总经理,1956年任国家食品工业部部长、1958年任国家轻工业部部长、1964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笔者注),他就跟李烛尘学化学,谈起硫酸是什么成分时,他还能写出硫酸的分子式,当时杨尚昆同志在旁边,看见毛泽东记得很多化学分子式。
抖音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