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红故事

洪水退去话英雄沈阳军区抗洪抢险英模启示录

时间:2010-09-11 09:45:46编辑:中国红故事

  新华网沈阳9月9日电 题:洪水退去话英雄——沈阳军区抗洪抢险英模启示录

  秦富梁、王天德、杜善国

  2010年7月,面对白山黑水遭受的特大洪涝灾害,沈阳军区部队紧急出动,官兵们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投入救援。他们有的用生命托举起他人生命,有的用青春换取他人青春,有的用不幸延续着他人幸福……

  如今,当洪水退去,人们颂扬英雄精神之时,再回望英雄成长历程,蓦然发现,英雄的涌现有那么多不同,又是那样的相同。

  不同的险情,相同的壮举

  东北这片热土,孕育了无数英雄儿女。

  雷锋数年如一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刘英俊为保护6个儿童,只身拦惊马献出宝贵生命;苏宁为掩护战友,舍生忘死,奋勇排险……当人民需要的时候,他们勇于牺牲、甘愿牺牲。

  当洪水在东北大地肆虐,当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威胁,人民子弟兵挺身而出,用青春和热血诠释着人民军队的宗旨。

  7月29日,持续的暴雨导致吉林省永吉县被淹,数万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沈阳军区某装甲团接到命令,立即赶赴洪灾现场。

  面对被洪水围困群众期盼的眼神,一连战士刘磊、三连战士李守信乘冲锋舟穿越湍急洪水进行营救,因水情复杂,舟翻落水,壮烈牺牲,一个21岁,一个26岁。 7月30日,永吉县两家化工厂的7000余只化工原料桶被冲入松花江,沈阳军区某工兵团参谋长关喜志奉命在哈达山水域设防打捞。因洪水陡涨,在面临艇毁人亡的危急关头,他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友,献出了38岁的生命。

  在抗洪一线,与他们一样有着相似遇险经历、与死神擦肩而过的英雄还有很多——

  张宝军,沈阳军区驻吉林预备役某师师长。他的胃被切除了三分之二、肺部阴影亟待治疗。灾情发生后,他撑起虚弱之躯,冒雨赶赴灾区一线,就地动员组织民兵展开救援,先后8次转战受灾点,两次死里逃生。

  蔡增壮,沈阳军区驻吉林某仓库政委。在永吉县城洪水最高峰时,为最大限度降低国家损失,他冒着生命危险从库区外80公里,趟着齐腰深的洪水,连夜冒雨7小时回到了已成为“孤岛”的仓库,组织自救。

  方宝双,沈阳军区某工兵团保卫股长。他和战士刘川、赵利林在口前镇解救群众时,冲锋舟侧翻落水。危难关头,他帮刘川抓住电缆,奋力将赵利林推到窗台栏杆上,自己却被洪水冲走5公里,漂流3小时才获救。

  侯心来,沈阳军区房管局吉林房管分局西阳房管所所长。在洪水来临时,他不顾个人安危奋力组织当地群众自救,确保了营区周围150多名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部队挽回损失70多万元……

  据沈阳军区领导介绍,这次抗洪抢险,有3人被吉林省授予"抗洪救灾勇士"称号,而无愧于这个称号的官兵还有很多,他们在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生死抉择时刻,都能做出无愧选择。

  不同的家庭,相同的家风

  自古忠孝难两全。

  当英雄壮举瞬间定格为精神丰碑的永恒,不同的父母却有着同样的深明大义。

  刘英俊牺牲35周年时,刘妈妈在参加“刘英俊中学”揭牌仪式上,对同学们说:“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你们要好好做人,做一个高尚的人,把方便留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

  苏宁牺牲时,儿子苏任韧只有8岁。10年后,苏任韧又参军入伍。他说:“父亲的牺牲,全家人很伤心,但没有一个人埋怨过父亲当初的举动,否则,他们就不会再送我到部队。”

  关喜志牺牲后,某集团军领导握起关喜志母亲的手说:“有什么要求尽管说。”老人说:“我的儿啊,为抗洪牺牲光荣,做得对,没给祖辈丢脸,我们不给部队添麻烦……”

  当李守信的母亲在连队荣誉室摸着儿子最后一次战斗使用过的工具时,她流泪说:“孩子是我生的,培养他的是部队,如果我还有孩子,还送他来当兵!”

  刘磊父亲在军地夹道哀送刘磊遗骨回家那天,站在车里,不住向窗外的人群鞠躬挥手。他说:“儿子为救人而死,是个好样的!”

  孤身与洪水搏斗3小时生还的方宝双,父亲身患脑出血,妻子患肺病住院。他请假回去仅两天,部队就开始抗洪抢险。他父亲和妻子都看透了他的心思,催他说:“你回去吧,公家的事是大事,不用为我们多操心!” 沈阳军区宣传部部长南晓敏说:“透视一个个英雄,无不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和人格修养,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渗进了每个人的血液,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站到了历史的风向标上。”

  不同的部队,相同的传承

  追根溯源,英雄的背后都是一支有着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的部队。

  雷锋生前所在团组建于1947年,历经太原战役、川西剿匪和抗美援朝等战火洗礼。雷锋在这支英雄团队中不断汲取革命营养,使“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成为崇高人生追求。

  刘英俊、苏宁和关喜志、刘磊、李守信同属一支部队。这支部队在南昌起义、平江起义、湘南暴动和闽西暴动等武装起义部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素有“打先锋的勇士部队”之称。新中国成立后,这支部队始终用“勇士精神”建队育人,先后涌现出了“新一代模范士兵”向南林等一大批闻名全国全军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典型。

  如今,在沈阳军区,被授予荣誉称号的有“雷锋班”“神枪手四连”等8个典型集体,及“爱民模范”金遗华、“无私奉献的模范指导员”柴金良等13个典型个人,现已成为军区部队传承革命优良传统的宝贵财富。

  一代代英雄在传承中,又为革命优良传统不断续写出新的篇章。

  刘磊生前所在连,永久保留了他学习室中的座位;李守信使用过的工具永远留在了连队荣誉室,关喜志的事迹已被写进团史……

  某集团军政治部主任刘洪军说:“实践证明,无论哪一代人、哪一代兵,只要经过科学塑造,都能有效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担当。”

  不同的年龄,相同的追求

  回望沈阳军区各个时期涌现出的英雄人物,有年过半百的老兵,也有豆蔻年华的青年;有中高级军官,也有士官和义务兵,虽成名时的年代、年龄、职务等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有着远大的理想和共同的追求。

  被中央军委授予“献身国防现代化的模范干部”荣誉称号的苏宁,牺牲时年仅38岁。而在他从军的22年中,多次比武夺冠,撰写的70篇学术论文受到专家高度评价。

  同样把生命定格在38岁的关喜志,19年从军生涯,3次荣立三等功,发表学术文章30余篇,被联合国授予“二级和平荣誉勋章”,被评为“全军优秀指挥军官”。

  “80后”战士刘磊抱着考军校的愿望走进军营,入伍不到一年,先后被团评为新训标兵、技术新星,还在新兵考核中取得了个人总分第一和5公里越野第一的好成绩。他牺牲前的最后一句话是:“连长,我水性好,让我上吧!”

  “成不了将军,但要成为将军手中一把利剑。”这是李守信笔记本上的一句话。作为一名士官,他把技术练到了“家”,获得的荣誉证书摞起来足有半尺高。

  还有侯心来、张宝军,还有英雄身后的无数个战友……沈阳军区某集团军政治部主任鲁世胜说:“英雄多成就于偶然瞬间,但都有崇高人生追求,都与家庭熏陶、社会培养和个人努力密不可分。”

抖音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