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红故事

敌敌畏储存生姜 食品安全惹人忧

时间:2012-05-17 10:37:28编辑:中国红故事

继甲醛白菜之后,又出现敌敌畏储存生姜的现象,这是蔬菜行业的保鲜剂之殇。历次的食品安全事故理应成为我们引以为戒的教训。然而,不断的发生和不断的谴责之后,我们依旧不能阻止它的继续,这是我国的食品安全之殇。

继甲醛白菜和蓝矾韭菜之后,又有媒体爆出山东有些菜农在冬季储存生姜时,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敌敌畏和六六粉驱虫保鲜。而菜农虽然自知敌敌畏和六六粉属于国家禁用农药,但仍对使用过禁用农药保鲜的生姜安全甚是放心,并表示“没事的,洗一洗就能吃,自己家里也吃地窖的生姜。”而据了解,采用这种方法保鲜,成为成为业内的一种潜规则。

近些年来,“潜规则”已经成为最近食品安全领域最为流行的一个词。白菜喷甲醛保鲜是潜规则,韭菜撒蓝矾保鲜是潜规则,而在此之前,到往蛋白粉或饲料中加入有毒化学物质三聚氰胺是奶粉行业长久存在的潜规则,从硫黄熏制生姜也是潜规则,硫黄粉熏药材也是行业潜规则,用潲水油炼制地沟油更是潜规则。而如此多的潜规则,为何都是在“潜”了多少年以后才被揭穿呢?这其中除了商家唯利是图、道德沦陷的共同原因外,每个潜规则背后恐怕还有更复杂的深层因素。这里只说蔬菜行业的潜规则。

按照蔬菜上市的检测流程,在蔬菜上市前要进行抽检,当蔬菜进入目的地市场时,也会进行一次抽检。然而为何两道防线还是难以确保蔬菜的安全呢?针对连续出现的蔬菜保鲜剂滥用现象,有知情人士表示,目前蔬菜检测主要是检测农残是否超标,由于国家对保鲜剂没有明确标准,在抽检过程中并不对保鲜剂进行检测。而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也没有明确提出可使用的保鲜剂、添加剂范围和剂量,只是提出“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的技术规范”,然而,相关的强制性技术规范并不十分明确,而且多种农药和添加剂检测目前并未纳入我国农产品检测范围内。

正是保鲜剂、添加剂检测标准的缺失,才导致了蔬菜滥用保鲜剂的潜规则一直延续到现在。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监管的失职无容置疑,然而,我们更应反思的是我国农产品行业检测标准的不足和缺漏。

首先,我国农产品检查项目太少。农业部有关人员曾披露,我国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仅807项,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有3338项,欧盟有14。5万项,美国有1万多项,日本有5万多项。例如苹果农残检测项目,中国6项,印尼22项,美国139项,欧盟157项,日本357项。再如黄瓜农残检测项目,中国10项,美国35项,欧盟155项,韩国164项,日本348项。蘑菇农残检测,中国只有1项,美国10项,韩国178项,日本251项,欧盟315项。其他就不多列举了。很显然,检测项目少的“合格”,很可能在检测项目多时“不合格”。之前就有日本奈良县有关部门称,检测发现产自中国的青菜残留农药超标,残留程度达到日本《食品卫生法》规定标准42倍,差距之大无不令人震惊。

其次,食品安全管理亟待升级换代。发达国家农药残留标准制定与农药登记同步,而我国农药残留标准制定工作,却大大滞后于农药登记管理,现登记的农药产品有2/3未制定限量标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农残不超标,出口后却超标42倍。再说添加剂,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领导小组自2008年以来陆续发布了五批《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只包含了47种。对食品检测这47种违法非食用物质,于检测部门来讲,似乎已非易事,而目前市场上使用中的食品添加剂多达2200多种,哪一种都会被滥用,都会导致食品不安全、不合格。

2011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表示“中国食品安全监督抽查的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这种说法在当时颇受争议,有评论甚至称其只是笑谈。之所以会引发如此激烈的反应,想必也只是看到了身边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而如果再“理性”一点,能够参照中国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相关标准及规定,自然也就理解了这“90%以上”的合格率是从何得出。

历史应当是面镜子。催熟剂和甲醛保鲜剂之后,在蔬菜的检测标准上理应加以修改和提高,然而,“国标”依旧是雷打不动的“国标”,依旧会任由更多更高级的保鲜剂横行,这是蔬菜行业的保鲜剂之殇;历次的食品安全事故也理应成为我们引以为戒的教训。然而,不断的发生和不断的谴责之后,我们依旧不能阻止它的继续,这是我国的食品安全之殇。

抖音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