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退休员工李爱莲,放弃闲适的退休生活,自学心理学知识,5年来坚持义务为青少年进行心理辅导,乐此不疲。“孩子是家庭幸福的晴雨表,能帮助孩子排除心理问题,促使家庭幸福,我的快乐难以言语。”4日,李爱莲如是说。
52岁的李爱莲原本是郑州某机械厂的工人,因工厂重组提前退休。许多同事领着每月的退休金过上了遛狗、喝茶的舒适日子,而李金莲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心理学,并萌生了帮助青少年排解心理问题的念头。于是,临近半百的她再次拿起书本,经过努力考取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走上了义务为青少年进行心理辅导的道路。李爱莲称,这条道路累并快乐着。
“我认为尽我所能帮助孩子们排除心理困扰,唤起大家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是件有意义的事情,便坚持了下来。”本着助人的简单初衷,李爱莲不仅单独为青少年进行心理辅导,也经常同其他志愿者一起走进学校、社区,开展心理健康公益讲座。
4日,在郑州南华小区,李爱莲正在为一个中学生进行免费的心理辅导。学生小王性格胆小,平时极少与人交流。李爱莲面带微笑地与他耐心沟通,辅以塔罗牌等手段,倾听他内心的想法,引导他发现自身闪光点。随着心理辅导的深入,小王脸上也逐渐露出笑容,二人间的交流也变得顺畅起来,有了互动。
“在李老师的帮助下,我逐渐发现了自身的优点,比原先自信了。她很有耐心,很和蔼,我感谢她。”学生小王说,他会积极与李爱莲配合,尽快走出自我的封闭世界,学会与人互动、交流。
小王的母亲刘女士说,李爱莲的善举不仅帮助孩子排解心理问题,也间接纠正了她原先错误的教育方式和家庭行为,让她更加重视对孩子全方位的了解,而不仅只满足他物质方面的需求。“我现在试着完善自己,和孩子一同进步。”
辅导过后,李爱莲稍显疲惫,小王同学是她今天心理辅导的第三个对象。李爱莲称,暑期是学生心理咨询的旺季,虽然忙碌,却很有意义。
5年间,虽然帮助了连自己都数不清的青少年排除心理问题,但对于自己的家庭,李爱莲觉得亏欠太多。而她的丈夫周先生却表示理解妻子。周先生说:“虽然李爱莲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帮助别人、学习心理学知识上面,陪伴我和女儿的时间很少,家庭事务也多由我们处理,但她是在做一件善良的事情,我们支持她,也为她能从中获得快乐与满足而喜悦。”
采访中,李爱莲提及最多的就是“助人者自助”,她认为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虽然辛苦但享受这一过程,从不后悔当初选择。
“帮助的孩子越多,担心的就越多。担心自己能力有限,担心还有更多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不能用科学的方法治疗。”李爱莲说,很多家长在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后,因为害怕孩子被标签化,更多的采取置之不理、家庭暴力等错误方式解决,这其实是在孩子身上埋下病根,影响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为帮助更多的青少年,李爱莲计划发动更多的心理辅导志愿者,一起将心理学知识普及到家庭中去,将其生活化。“我可以预想,普及过程会很艰难,但我会竭尽所能去落实,去坚持。”李爱莲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