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12-14 17:42:37编辑:中国红故事
“全国部分地市宣传部长文化改革发展评论”之六:
“本土文化”是“文化强国”的血肉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委常委、宣传部长 伍 皓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全面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工作,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国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文化的繁荣发展已经成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但文化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也是一个看起来很虚的概念。那么,如何让“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有血有肉?我认为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立足本地文化资源的实际,充分利用当地文化发展的优势,以本土文化为推手,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何谓本土文化?本土带有鲜明的地域性、惟一性、排他性和民族性,是历史的积淀使然。要发挥本土文化的优势,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着力做好“五个相结合”。
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着力在理论通俗化、大众化、普及化上下功夫,积极推动理论进机关、进村寨、进校园、进企业、进部队、进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带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带动全社会进一步真学真信真用党的创新理论。如少数民族地区就要用广大干部群众听的懂的本土语言,看得懂的本土图画、符号等进行理论“三化”的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二是把文化产业发展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决定》的颁布被认为对文化产业发展具的里程碑的意义。发展文化产业一定要紧紧的结合本地的实际,切不可摊多求快,要实事求是,循序渐近,充分利用本土的自然资源优势、民族歌舞优势、历史文化优势等优势资源,逐点突破。
三是把文化精品创作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全会提出,要不断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要实现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创作团队,发挥集体创作的智慧,不断生产出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在文化艺术精品创作上,要充分发挥本土在舞蹈、音乐、影视、文学、戏剧、书法、美术、摄影以及民族民间文学等方面的创作优势,推出更多深受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体现时代进步要求、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具有本土特色的精品力作。
四是把公益文化事业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也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的基本体现。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强统筹,根据城市和乡村、内地和边疆、东部和西部等广大干部群众不同的需求来发展公益文化事业,做到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五是把旅游与本土文化相结合。旅游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是旅游的灵魂,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和迅猛发展,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它正在成为整个旅游业的灵魂的支柱,决定着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和兴衰成败。但是搞旅游也不能千篇一律,全国一个样,要结合本的文化资源,做出特色、新意,可以像九寨沟一样发挥自然风景优势,可以像西安一样发挥历史文化优势,可以像海南一样发挥南亚风情优势,也可以像红河州一样发挥丰富的歌舞优势和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交融的优势,等等。
红河州文化改革发展亮点:在本土特色文化的发展做文章
红河州多年来高度重视文化艺术精品创作工程,仅今年就创作出大量优秀的文艺作品。在云南省“云岭颂歌献给党”汇演中,《唱支山歌给党听》获表演一等奖、创作一等奖,《选街长》获表演二等奖、创作二等奖;在省“童心向党”歌咏活动中,歌舞节目《快乐的山童》获一等奖;石屏县花腰女子舞龙参加“庆祝建党九十周年舞龙展暨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舞龙评奖活动”荣获金奖;创作了《背着国徽开庭》、《魂断人字桥》、《山野欲情》等优秀文艺作品。诗作《春耕图》入围“骆宾王”杯全国诗词大奖赛,编入《千年诗国•风雅新韵》诗集。《乡村手艺》荣获2011年滇东文学奖,散文《父爱是寒冬里的阳光》荣获“华夏情”全国诗文书画大赛一等奖。红河县民族文化传习馆队员演唱的哈尼族多声部民歌《栽秧山歌》荣获“山花奖”和“中国原生态民歌盛典”活动银奖。
近些年,红河还对西部落后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红河州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民族歌舞优势、历史文化优势,着力打造符合红河州情的文化产业,成效初显。依托州级和各县市的职业学校,打造红河民族服饰、居家饰品、首饰研发加工展销中心,围绕名陶文化打造建水紫陶工业园区,围绕锡文化打造个旧锡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围绕边境文化打造红河州文化产业国际贸易园区,等等。挂牌成立了云南红河·中国网络剧制作中心及其拍摄基地,改造电视台全新数字播控系统并实现对外经营服务,探索尝试电视台的产业化经营之路。实施了“诺玛阿美文化创意谷”计划,吸引全国文化名企、文化名人到红河设立分支机构和工作室。根据红河州发展影视产业的良好条件和基础,提出打造“中华影视第一州”的文化发展战略,大力推动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现影视文化产业呈现出历年少有的繁荣景象,红河已成为国内影视制作机构和影视人创作拍摄的天堂。以蒙自南湖为背景,由“中国音乐剧之父”文硕先生执导,筹备打造“红河南湖史诗” 音乐歌舞秀。
红河州有“七彩云南的缩影,梯田文化的殿堂,过桥米线的故乡”之美誉。近年来,红河州按照“一点(哈尼梯田)一线(滇越铁路)两片区(建水石屏文化览胜、弥勒泸西康体休闲片区)”的旅游发展思路,强势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着力打造蒙自、弥勒国际休闲度假胜地(围绕红酒文化、佛文化、康体文化、水景文化、工业文化、会展文化、近代历史文化打造全国一流的休闲度假区);元阳梯田为主的文化观光体验区(围绕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打造梯田文化的殿堂,红河文化旅游的王牌);金平“中华蝴蝶谷”、屏边大围山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线(围绕大围山、金平“中国蝴蝶谷”自然原始森林景观,打造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娱乐体验、教育科考、民族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生态文化体验区)。
上一篇:以文化产业升级提升城市软实力
下一篇:如何推动地域特色文化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