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红故事

潘冬子”写下的答卷:如何让闪闪红星传万代

时间:2015-09-23 00:01:39编辑:中国红故事

1992年许光与尤太忠上将在新县合影

  深冬时节的大别山,寒风凛冽。在河南省新县田铺乡许家洼村一个群山环抱的山坳 里,三间用碎石块垒砌的坐北朝南的简易瓦房突兀地立在那里,这就是开国名将许世友的故居,也是许光出生成长的地方。院落对面的山坡下一条清澈的溪流由西向东缓缓流过,周围林木葱郁,云雾缭绕。2013年1月10日上午,这里庄重肃穆,哀乐低徊,隆重举行许光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严寒的天气和偏远的道路都挡不住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到这个偏僻的山区向许光告别。他们有的是许世友将军生前身边工作人员、老一辈革命家子女后代、部队首长和战友、许光生前亲朋好友,有的是全国各地熟悉了解许世友和父亲许光同志生平事迹的朋友,数千名当地父老乡亲也自发地赶到现场,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向许光同志表达崇高敬仰和深切缅怀,还有难以计数的单位和个人发来唁电或通过其他方式向亲属表示慰问,敬献的花圈摆满了许家洼的道路两旁,绵延数百米。

  “潘冬子”走了,可红星还在闪耀。站在许光的墓前,记者一个强烈的感受是,这个84岁的老人用一生的奋斗为我们留下了一份无字答卷:为了让闪闪红星传万代。

  从红小鬼的经历中更加深刻认定了共产党——一辈子信念坚定矢志不渝

  生下来就经历了血与火的岁月、记事起就天天面临着生死考验。这种不平常的经历,使许光从小就懂得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就坚定了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

  当年在红军撤出大别山后,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的亲属们进行了残酷的迫害和追杀。经过与反对派无数次九死一生的残酷斗争,许光在解放后大别山老区仅存的5万人中,作为幸存者之一有幸活了下来。

  劫后余生,父子重逢,人生大喜。许世友经常给19岁的儿子讲革命胜利的来自不易,讲长征中党的艰难选择,语重心长地告诉儿子:你也要像爸爸一样,一辈子忠于党,绝不动摇。

  作为“闪闪的红星”潘冬子的原型,许光在“文革”期间险些受到江青的迫害,即使这样,许光永远跟党走的信念从未动摇过,从没有说过一句有损党的形象的话、办过一件有损党的声誉的事。

  从人大副主任的位置上更加深刻认定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一辈子高举旗帜不动摇

  许光1982年5月转业任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直至1989年退休,是河南省第六届人大代表和新县第五届、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人大工作期间,许光坚持亲力亲为,经常深入基层走访调研摸实情,主动倾听群众呼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有时遇到非正常渠道上访的群众,他不仅给他们讲相信党、相信人民民主的道理,还帮助他们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利益。在新县的各个乡镇,许光走到哪里都受到人们的爱戴。许光没有什么业余爱好,每天新闻联播他是必看的,空闲时间他最喜欢看报纸特别是《参考消息》,常和同事、好友或者子女探讨一些“国家大事”。有一次晚饭后,许光看完报纸后突然问二儿子许道仑:“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除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外,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要么早就在实行市场经济,要么也是在向市场经济方向过渡,为什么只有中国发展速度最快、持续时间最长呢?”还没等儿子反应过来,许光就接着说:“因为我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才是主要原因!”大女儿许道江至今还记忆犹新,当年考军校时父亲曾“辅导”她考试政治时要注意把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讲清楚,还结合自己在人大工作的体会给她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

  从基层生活中更加深刻认定了党的执政基础——一辈子扎根深山志不移

  当年“替父行孝”回到家乡,许光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新县。就在祖母去世后,许光还有多次机会调回作战部队继续去实现军旅梦想,他也都一一放弃了,在一个大山深处的小县城无怨无悔、兢兢业业地工作生活了一辈子。许光深深地体会到,基层是普通群众日常生活的场所,只有在基层摸爬滚打过的人,才会对人民群众有深厚的感情,只有坚持执政为民,党的执政基础才不会动摇。去年十八大胜利召开后,新华社连续推出了政治局常委的系列人物特稿,一时间是否有过基层工作经历成为街头巷尾的热议话题。当时许光在医院住院,高兴地和医护人员说:“基层走出的优秀领导干部,了解民情,深知民意,懂得民心,一定能做的更好!我对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充满信心”。

  从民心向背中更加懂得了党风建设的重要——一辈子两袖清风一身正气

  长期生活在人民群众之中的许光,知道什么是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喜欢不喜欢,也就处处严于律己。同事好友无一不说许光谦和低调:他从不以高干子女、名将之子自居,从不把父亲许世友将军的光环作为炫耀或者谋取个人利益的资本,从未依仗父亲的名气参加任何公开活动或商业行为。有一次,许世友将军故居管理处科长李建新向前来瞻仰的群众介绍许光,竟无一人相信这个比普通百姓还要普通的人竟然是共和国元勋许世友将军的长子。许光从父亲那里继承来的没有任何家产,只有良好的作风和家风。1978年,大儿子许道昆高中毕业后想当兵,当年恰逢许世友将军属下的老部队——江苏省军区在新县招兵,许光当时是县征兵领导小组的负责人,为避免群众议论,体现公平公正,他不但没让大儿子许道昆报名,而且还把儿子送到乡下当了知青。直至第二年,他才把大儿子许道昆送到济南军区某部当了一名侦察兵。后来,二儿子许道仑参军亦是如此。儿子们在部队,他从不托人为他们去说情,更没有找父亲许世友帮助提干,两个儿子服役期满,全部复员回乡,目前仍是新县的普通干部、职工。大女儿许道江,现任第二炮兵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一直品学兼优,深得许光喜爱。但是每次父女见面,许光反复叮嘱的都是一句话:要生活低标准,工作高标准,给党争光,不要抹黑。许道江入伍时,许光送给她一个皮箱,里面全是她上学时的奖状,勉励她到部队后要像上学时一样靠自己的努力取得进步。许道江不辜负父亲的期望,严格要求,积极上进,成为二炮第一个军事学女博士,现任二炮卫生部副部长。回想起父亲的点点滴滴,许道江深情地说:“父亲传承了爷爷的优良传统,给子女树立了榜样,留给我们的遗产是珍贵无价的家风。”

  “潘冬子”走了,他把一个重大课题留给了他的儿女,也留给了他的同事,更是留给了千千万万的共产党人:要让红星照万代,要让红色江山传万代。

  许光,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

  许光,一颗永远闪耀的红星![1]

抖音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