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红故事

三农民四万字作品结集出版

时间:2014-10-24 20:50:35编辑:中国红故事

   

 

  孙广智向记者介绍他正在创作的《乡风》。四万多字的《三稼集》,收录小说、散文、故事、传说、诗词歌赋等210余篇,用独特的手笔记录了滨州惠民县的典故遗闻、风情民俗、故事传说和新人新事。这本书的作者竟是惠民县的三位农民,其中作者之一孙广智最喜欢乡土文学,这次出版《三稼集》,用他的话说也算是为传承乡土文化尽一份微薄之力。◆立志传承乡土文化

  孙广智,今年77岁,是一位地道的农民。年轻时,他当过民办教师,在文化部门搞过文学创作,还在水利部门干过临时工。他自幼喜爱文学,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发表各类文学作品。2010年,他把责任田交给儿子耕种,在经营一个小卖部的同时专心从事文学创作,几年下来,他在各级报刊杂志发表散文、诗歌、民间故事等乡土文学作品70余篇。

  《三稼集》是孙广智和刘宏泉、赵化美两位农民朋友一起创作的,书名的意思是,三位种庄稼人写的作品集。有了一次出版图书的经验,孙广智的兴趣更加浓郁了,目前他正在整理他一本名为《乡风》的新文集。这个文集,孙广智从2012年开始策划并撰写,主要是针对一些传统习俗没有系统资料的问题,结合自身的经历,又通过多方搜集,比较全面地介绍鲁北地区婚丧嫁娶习俗,记录鲁北地区的风土人情。

  “这个册子计划写8万字,现在已完成5万字。这段时间,其他题材的稿件我不写了,专心编写这本册子,剩余部分目录已经列好了。”孙广智边说边拿出一个长条形的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列着文集的章节和题目。为了写这个册子,孙广智白天查阅各种资料,晚上伏案创作,有时候夜里来了灵感就赶紧起床写作。为了完成计划,他在床头床尾放满了各类书籍资料,什么时候有空什么时候需要就翻出来查阅。“春节前初稿要拿出来,向各界朋友征求意见后再考虑出版的事!”孙广智说。

  ◆文学情缘难以割舍

  62年前,孙广智还在上初中,有一天学校主办的一份报纸编辑托人捎信给他,说当天的报纸给他留着一个版块,让他赶紧把文章写好。“我家离着学校很远,中间还隔着一个苇子湾。我在家写好后,跑着送到了学校,已经顾不得害怕了。”当年的事令孙广智至今印象深刻。这也是他颇为得意的一次经历。写作水平得到学校老师们认可,他的文学梦就此开启了。

  孙广智告诉记者,他与村里的其他老人“不大合群”,他不喜欢没事老凑在一起打牌、下棋,更多的时候喜欢“宅”在家里搞创作。为了不打扰老伴休息,孙广智在小卖部安放了一张床,晚上八九点就上床睡觉,半夜两三点一旦有思路就赶紧起来写作,“夜深人静更适合创作,那个时候最有灵感了。”

  1974年,孙广智曾经参加过上海美术电影学院主办的创作学习班,当时学校的老师看中了他写的一篇小说《红叶》。这篇小说写的是一个条件很好母亲为了自己的盲人儿子能够有一技之长而下嫁给一名盲人算命先生的事,歌颂了母爱的伟大。孙广智谈起这段经历颇为自豪,当时这个班一共27名学生,山东2人,他是其中之一。以后山东省、惠民地区举办的各类文学学习班他也是常客,他也因此结识了不少作家朋友。“文学是有黏性的,一旦沾上就舍不掉了。”现在,写作成为孙广智日常生活中最大的兴趣,即便不写东西也是在通过不同形式找寻题材搜集资料。

  ◆一份责任一份追求

  李之芳是惠民县的历史名人。小时候,孙广智就听祖辈讲过关于李之芳的故事。2012年,他开始撰写《李之芳传奇》,先后在报纸上发了18期。谈到《李之芳传奇》的创作,孙广智认为后期部分内容故事性不强,可读性不大,因此计划重写。缘何如此“纠结”于这个历史人物?原来孙广智认为当地传说甚至史料记载中对李之芳有误解,他写这一系列就是为了还原一个真实的李志芳。另外,他还有一个计划,就是把李之芳的事迹写成一个京剧剧本,让人们看到一个更形象的李之芳。身处农村,年龄又大了。搞文学创作尤其是要撰写一个系列的东西,是比较艰难的。孙广智经常要背着老伴把经营小卖部的钱拿去,购买相关书籍,找人打印文稿,或者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人老了体力活干不了了,为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做点贡献吧。”孙广智说。在他的心里,有一份大的责任,有一份大的计划,他要不懈努力。

抖音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