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从此,人们把这座大山叫做“上马石山”,后来,逐渐把“上”字去掉,直呼“马石山”了。

事件
开端
1942年冬,日本侵略军对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拉网合围”大“扫荡”时,在这里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马石山惨案”。英雄的抗日军民同“扫荡”日军展开了英勇斗争。被围在网内的少数八路军指战员,为了人民群众,舍生忘死,反复冲杀,掩护大批群众突出重围,自己却血洒马石山,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歌。
但由于日军的围追烧杀,合围网仍迅速地向着半岛的中心推进、收缩。到11月23日傍晚,四面八方的敌人就一齐集拢到了胶东半岛的中心地带马石山四周,“网”即将在此收口了。牟平、海阳、栖霞等县群众数千人,还有部分地方干部、八路军的伤病员以及少数与大部队失掉联系的战士被拉入“网”内。
发展
正当数千名群众身陷绝境时,被围在“网”内的八路军指战员挺身而出,发起了救援父老乡亲的突围战。
胶东军区第五旅第十三团七连由指导员带领赴东海军分区执行任务,归途恰遇日军“扫荡”开始。为便于突破敌人包围,指导员决定各班分散行动。按照体力和武器装备,第七连二排六班10名战士完全可以轻而易举地突围出去,但他们看到村村浓烟滚滚,到处尸横遍野的情景,听到孩子们的呼叫和妇女们的哭泣声,便毅然留下来,同地方干部、民兵组成一个战斗的集体,带领群众连夜突围。他们分3个战斗小组,冒着敌人的弹雨,往返3次,掩护了近千名群众冲出火网安全转移。当他们第4次冲进包围圈准备带领群众突围时,天已大亮。马石山周围枪声越来越密,敌人倾巢出动,开始合围收“网”。几架飞机绕着主峰一带低空盘旋。为了吸引敌人,他们且战且退,退到马石山主峰南侧一道石墙和几处天然岩石处顽强地坚守着。日军已逼到近前。第七连二排六班的这10名战士先后打退了敌人在飞机大炮配合下的多次进攻。最后只剩下班长和两名战士,子弹打光了,敌人冲上来时,三个人紧紧拥抱在一起,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血染马石山岗。战后,人们说不出这10名战士的姓名,然而,他们却在群众中赢得了一个共同的光辉名字,那就是“
马石山十勇士”。
在第七连六班组织群众突围的同时,胶东军区第十六团一营在马石山南坡也组织千余群众胜利突围。该营三连一排掉队后,在马石山北麓组织三批群众数百人先后突围脱险。24日拂晓,该排在刘指导员指挥下,与围敌英勇搏斗,最后弹尽力竭,壮烈牺牲。
东海军分区独立团二连一排,在排长许书礼带领下,乘黑夜连续两次冲进包围圈,救出数百名群众。当他们第三次冲进包围圈时,天色已亮,日军加强了火力封锁,许书礼和十几名战士被围在东马石山顶,弹尽路绝,全部壮烈牺牲。
结果
在抗日军民的英勇抗击下,日军的这场历时40天的“扫荡”,不仅没有达到消灭胶东八路军的目的,反而处处遭受打击,被拖得筋疲力尽,付出了巨大代价,不得不于12月28日前全部撤回原防。当然,胶东抗日军民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