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事迹
王德泰,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毅然投身抗日斗争洪流。同年秋,参加当地
王德泰将军塑像

的“秋收斗争”,被选为延吉县反帝同盟组织部长。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2年,参加延吉抗日游击队,先后任游击队小队长、中队长、大队参谋长等职务,成为延吉游击队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
1933年参与指挥游击队作战50余次,重创敌军,延吉游击队也在战斗中发展到300余人,并开辟了五隅沟、石人沟、三道湾等抗日游击根据地。
1933年6月被选为中共东满特委委员,任军事部长。
1934年3月,参与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任师政委。同年6月,又被选为中共东满特委临时执行委员会委员。此后,他即与特委和独立师的其他领导人一起,开展大规模的游击战争,在延吉、安图、汪清、敦化等地开辟了新的游击区。
1935年3月下旬,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进行整编,改任师长。
1935年5月30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扩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升任军长,所辖4个团,总兵力达1200余人。
1936年3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继任军长,率部队主力向安图、敦化方向活动。
1936年6月,抗联第一、二军合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任第一路军副总司令兼第二军长。同时,被选为中共南满省委委员。他在指挥作战时不仅足智多谋,而且军事技术好,步枪、手枪、机枪都打得很准,一向身先士卒,勇猛顽强。
1936年11月初,在临江、抚松交界的大阳岔把两连伪军包围,迫使敌人投降。尔后,率领抗联第二军第四师第一团、第二团三连和第六师一部,到抚松、临江边界的小汤河村召开二军干部会议,研究确定新的战斗部署。
11月7日早7时,遭到600余敌人的袭击,他带领四师与六师的部分战士与敌激战。下午3时,在追歼逃敌时,不幸中弹牺牲。
生平经历
投身抗日
重视学习
军事职务
1933年6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向东北各级党组织发出的《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即《一·二六指示信》),传到延边地区。
保卫延吉
1933年12月,王德泰亲自指挥保卫延吉王隅沟游击根据地的战斗,曾以60人的兵力,阻止了700余名敌
人的大“讨伐”,并取得了歼敌百余人的胜利。
保卫奶头山
同甘共苦
壮烈殉国
人物评价
修建墓碑
王德泰墓
王德泰(1908年—1936年)祖籍山东,少时迁居延边。
1959年修葺、立碑,1982年重修。现占地600平方米,周有铁栏,正中为石砌水泥面的墓丘,直径,高均3米。前有高3.3米,厚0.23米,宽0.8米墓碑一座,正面镌刻“抗日联军第二军军长王德泰将军之墓”背面书烈士生平。
王德泰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