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红故事

陈毅

时间:2011-12-08 10:59:32编辑:红故事网


                            陈毅元帅

陈毅(1901~1972),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1901年8月26日出生于四川乐至县。1916年,15岁的陈毅就读于成都甲种工业学校。他从小不满黑暗腐败的旧社会,追求真理,向往革命。

1919年,在“五四”运动影响之下,陈毅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1921年,他因参加留法学生的爱国运动,被中法政府联合派人押送回国,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2年,他在重庆编辑《新蜀报》。同年秋,他进北京中法大学学习,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从事北京的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和国民革命运动。

1926年,他在四川协助北伐军做兵运工作。

1927年,被调到武汉中央军校担任该校中共委员会书记。

1927年8月1日参加发动了举世闻名的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

1928年1月,陈毅、朱德与湘南地方党组织密切配合,发动和领导了湘南暴动,建立了工农革命军和工农革命政府,沉重打击了地主豪绅。后来部队受到挫折,在敌人重兵“围击”的紧急关头,毛泽东亲自率领井冈山部队前来接应。陈毅协助朱德率领起义部队向井冈山前进,和毛泽东在砻市胜利会师,会师后两支部队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毛泽东任党代表,朱德任军长,陈毅任政治部主任。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陈毅先后任师长、红4军军委书记、前委书记等职。他认真执行边区党组织的正确的政策、策略,协助毛泽东和朱德领导建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中央苏区,陈毅反对王明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受到了排挤、打击。但他在主持江西军区工作时,依然坚决贯彻执行扩大地方赤卫队、地方红军和扩大主力红军的路线,先后组建了红6军、红12军,并率领两支红军部队参加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苏区的几次反革命“围剿”。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领导,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中央红军不得不作战略转移。陈毅在战斗中身负重伤,留在江西苏区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当时,敌人采取搜山、烧山、移民、封坑、包围、“兜剿”等等手段,进行最残酷的“围剿”。陈毅和战友们风餐露宿,昼伏夜行,坚决依靠群众的支援和掩护,开展灵活的游击战争。

1936年冬天,陈毅在梅山被围二十余日,生命安危,系于一发。他写下“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的豪迈诗句,表达了他在险恶环境中革命到底的坚定决心。陈毅等人领导的赣粤边区游击斗争,保存了革命火种,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气焰,牵制和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配合了其他游击根据地的斗争,支援了红军北上抗日。毛泽东对陈毅等所领导的南方各游击区的斗争给予高度的评价,指出:“这是我们和国民党十年血战的结果的一部分,是抗日民族革命战争在南方各省的战略支点。”
 


抗日战争爆发后,留在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八省十几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和国民党进行谈判,停止内战,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四军,开赴前线抗日。陈毅当时既对国民党反动派保持高度的警惕,随时击破敌人企图利用谈判消灭游击队的阴谋,同时深入各游击队根据地,传达中央的指示,对红军干部、战士做了许多细致的思想工作,说服大家适应形势的转变。1938年1月,新四军军部在武汉宣告成立,陈毅就任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副书记、第1支队司令员,不久,率新四军第1支队和第2支队挺进苏南,开辟了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任江南指挥部指挥,率部在南京、上海之间打击日伪军。继而,陈毅派部队以“江南抗日义勇军”的名义继续东进,直迫上海近郊。虹桥机场一战,烧毁敌机四架,震惊中外。

1939年冬和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遭到惨败之后,加紧在华中制造摩擦事件。陈毅又派叶飞、陶勇等先后率部渡江北进,开辟苏北根据地,对国民党顽固派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盘踞苏北的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第24集团军司令韩德勤依仗他的优势兵力,妄想一口吃掉苏北的新四军。苏北地区李明扬、李长江的地方杂牌军和宋子文系统的陈泰运税警部队,同国民党的嫡系韩德勤部队有一定的矛盾。陈毅坚决执行“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的策略,对李明扬、李长江以及陈泰运等部采取又团结又斗争的方针,做了大量工作,使他们在国民党顽固派向新四军侵犯时,保持中立。同年10月,韩德勤率领一个军又一个旅1万5千人的兵力,进攻苏北新四军部队。陈毅、粟裕利用“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战术方针,把主力7千余人全部集中,并运用“求心退却”战术一直退到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所在地黄桥镇,进行了有名的黄桥决战。战前,陈毅对部队进行动员,指出这一仗关系到能不能战胜国民党顽固派,在苏北打开局面,建立苏北根据地,要求部队全力以赴,进行决战。陈毅统一指挥这次决战,经过一天一夜激战,全歼韩德勤主力部队1万余人。蒋军第89军军长李守维仓促逃跑,淹死在河里。我军乘胜连下海安、东台,和南下的八路军会师白驹镇,打开了华中抗日的新局面。黄桥战役是陈毅、粟裕高超军事指挥艺术的具体体现,是执行统一战线政策,灵活运用战略、战术的结果,也反应了陈毅有魄力、有决心,果断地将政治仗和军事仗结合起来的杰出的领导才能。

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理军长,刘少奇同志为政治委员,在苏北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由于陈毅和新四军其他领导运用正确路线、方针、政策,依靠群众,艰苦奋斗,新四军迅速发展,建立了七个师的部队,广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抗击了华中地区大部分日伪军的“清乡”、“扫荡”,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摩擦进攻。之后,新四军在陈毅、饶漱石的正确领导下,由抗战初期组建时的1万多人的兵力,到抗日战争结束时发展到30万人,和八路军一样,成为我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抗日的英雄部队。

抗战结束后,中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蒋介石,集中全力悍然向解放区进攻。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严重抉择关头。陈毅参加党的七大从延安回到华东,他坚决执行党的七大所规定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领导和组织华东解放区的军民,为解放全中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1949年改为第三野战军)成立后,陈毅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饶漱石任政治委员,粟裕任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委,谭震林任第一副政委。
 


解放战争开始时,国民党军队气势汹汹,进犯解放区。陈毅指挥泗县战斗,遭到失败,主要原因是主攻方向兵力不足,但是成功歼敌3000多人,自身伤亡2000多人。在挺进山东前,粟裕和谭震林首先指挥华东野战军苏中部队在内线作战,以3万兵力和敌12万人周旋,七战七捷,歼灭敌人5万3千多人,即苏中战役。接着,陈毅、粟裕、谭震林采取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指挥华东解放军,在几个方向上迎击国民党军,取得初战胜利。尔后,逐步集中主力,诱敌深入,在运动战中大量歼灭敌人,先后取得宿北战役、鲁南战役等战役的胜利。鲁南一战,解放军以劣势装备首歼国民党反动派的机械化部队第1快速纵队。陈毅、粟裕坚持运用灵活的军事策略,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并认真解决部队由于大踏步进退而产生的某些思想问题。1947年2月,国民党军队分南北两路进攻我山东解放区。南线敌军以八个整编师进犯临沂,北线敌人以三个军南下策应。根据敌强我弱的态势,陈毅、粟裕指挥解放军以少数兵力奋勇阻击南线之敌,主力则昼夜兼程,北上莱芜,在莱芜战役,华东野战军歼击李仙洲集团。经过三昼夜激战,全歼该敌6万余人,活捉李仙洲,收复山东城市十三座,给敌人以沉重打击。蒋介石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遭到惨败后,被迫收缩兵力,对陕北和山东两解放区实行所谓重点进攻。为了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以新的胜利配合全国各个战场的反攻,陈毅、粟裕领导华东野战军发动了“虎口拔牙”的孟良崮战役。在南征北战中,陈毅以极大的耐心,寻找战机,掌握最大限度的主力在手,等候进攻之敌发生过失,终于从正面敌人一字排开的八、九个整编师中,寻着骄横不可一世的国民党王牌军整编74师,四面包围,使用围点打援战术,各个歼灭,击毙了敌师长张灵甫。这一仗,歼敌精锐部队4万余人,沉重地打击了敌人重点进攻的气焰。

1947年夏,人民解放军转入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陈毅率领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进军豫皖苏,与刘邓大军配合作战,在中原大量歼敌,建立中原解放区。同年秋,陈毅赴陕北。尔后,即赴江淮地区与刘伯承、邓小平汇合,使两大野战军更密切地配合作战,连续歼灭了国民党军队大量有生力量,解放了大片城乡。1948年,毛泽东决定让粟裕率领3个纵队过江。陈毅和粟裕认为,这样做意义非凡,但是难度相当大,于是面见毛泽东主席,要求发起战略总决战。毛主席欣然同意。为了协同中原野战军,陈毅被派往中原野战军任副司令,仍兼华东野战军司令员,暂时由粟裕同志代职。11月,中央军委决定,由陈毅、邓小平、刘伯承、粟裕和谭震林等五人组成总前委,指挥60多万解放军,进行淮海战役。经过六十五天艰苦奋战,全歼国民党精锐部队二十二个军、五十六个师共55万5千人,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

不久,毛泽东发出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向全国进军的命令。陈毅和刘伯承、邓小平等统率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解放了南京和江南大片土地,摧毁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老巢,在解放上海时,第三野战军在陈毅、粟裕领导指挥下以轻武器对阵敌30万军队,保住了上海。
 


解放后,陈毅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兼上海市长。他忠实执行党的革命路线,在恢复国民经济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斗争中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上海做出了成绩,他进行了优异的统战工作,顶住了美蒋机的轰炸,发展了上海的生产力和文化建设,为加强我军革命化、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1954年,陈毅调中央工作,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后兼外交部长,还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在兼任外交部长期间,他协助周恩来总理,坚决执行党的外交路线,十次陪同周总理出国访问,团结亚非拉广大朋友,反对苏修美帝,做了许多工作。陈毅是周总理很得力的助手,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威望。

1955年9月27日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69年,一号号令发布。为了战备工作,陈毅被派到石家庄。

1970年国庆节期间,陈毅回到北京。

1972年1月6日在北京逝世。



 

  
诗词作品

哭阮啸仙、贺昌同志

一九三五年四月

  环顾同志中,阮贺足称贤。

  阮誉传岭表,贺名播幽燕。

  审计呕心血,主政见威严。

  哀哉同突围,独我得生全。

三十五岁生日寄怀

一九三六年,余游击于赣南五岭山脉一带,往来作战,备极艰苦。

  八月值余三十 五岁生辰,赋此寄怀。

  大军西去气如虹,一局南天战又重。

  半壁河山沉血海,几多知友化沙虫。

  日搜夜剿人犹在,万死千伤鬼亦雄。

  物到极时终必变,天翻地覆五洲红。

梅岭三章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十年

一九三九年三月三十日

这是陈毅同志为新四军军歌所拟初稿。军歌后经集体改词,与初稿一起在《抗敌》杂志上发表,现附收于后。本篇热情歌颂新四军继承着北伐第四军,红军第四军和南方坚持游击战争的红色游击队前后十馀年的光荣传统,取其成数,故名“十年”。

  光荣的北伐行列中,曾记着我们的威名。

  我们继承着革命者受难的精神,

  在南国的罗霄山,锻炼成为钢铁的孤军。

  这里有革命的反帝的歌声烂漫,

  飘扬海外,散播农村。

  我们送出了抗日先遣的万里长征,

  我们留下来坚持斗争,招引那民族再团结,

  雄鸡破晓,伟大的抗日这声。

  风雪饥寒,穷山野营,

  磨练我们艰苦奋斗的精神;

  三年隔绝,四围孤立,增添我们独立坚持的勇气。

  长年累月的埋伏与周旋,

  把游击战争与秘密工作结合在一起,

  我们就是这个母亲的儿子,我们铁的纪律就来源于此。

  啊!这光荣的传统准备了十年,

  今朝抗日,敌寇胆寒!

  我们在大江南北,向敌后进军,

  南京城外遍布抗战的旗旌。

  我们有共生死的政治团结,鼓舞敌后人民的胜利信心。

  在日寇封锁线上穿插,在日寇坚城下纠缠,

  我们惯长于夜间作战,用白刃同日寇肉搏,

  向敌人巢穴里投进烈火。

  集小胜为大胜,由相持到反攻,

  看我们风弛电掣,横扫千军。

  前进,前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高举新中国的旗帜前进!

孟良崮战役

  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

  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

  我军个个是英豪,反动王牌哪得逃。暴戾蒋朝嗟命蹇,凄凉美帝怨心劳。

  华东战局看神变,陕北军机运妙韬。更喜雨来催麦熟,成功日近乐陶陶。

青松

  大雪压青松,青松高且直。

  白雪层层压,青绿更易识。

  覆盖与披戴,相映见奇异。

  不辞烈风吹,风吹更挺立。

  反视杨与柳,随风而委迤。

  俯仰尽由人,岂能与松齐?

红梅

  隆冬到来时, 百花迹已绝。

  红梅不屈服, 树树立风雪。

幽兰

  幽兰在山谷, 本自无人识,

  只为馨香重, 求者遍山隅。

含羞草

  有草名含羞, 人岂能无耻?

  鲁连不帝秦, 田横刎颈死。

题西山红叶

  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革命亦如此,斗争见英雄。

  红叶遍西山,红于二月花。四围有青绿,抗暴共一家。

  红叶布山隅,中右色朦胧。左岸顶西风,欢呼彻底红。

  伸手摘红叶,我取红透底。浅红与灰红,弃之我不取。

  书中夹红叶,红叶颜色好。请君隔年看,真红不枯槁。

  红叶落尘埃,莫谓红绝矣。明春花再发,万红与千紫。

  题诗红叶上,为颂革命红。革命红满天,吓死可怜虫。

抖音码

上一篇:贺龙

下一篇:罗荣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