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红故事

中国战机具备进入高端市场的竞争力

时间:2012-02-22 11:07:06编辑:中国红故事

韩国空军军事网报道:就在传出印度准备与巴西分享法制战机技术时,巴西军事专家桑塔纳-佩雷斯建议本国政府考虑引进中国歼-11战机的消息。




歼-11

对此该军事网分析:目前,中国战机的研制水平总体有了飞跃的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强劲,具备了进入高端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即便中国战机相比欧美战机在技术上并不存在优势,但就整体性能而言,已经不存在代差。在其他非军事、非技术条件影响较小的环境中,还是极具竞争力的。而这几乎全部得益于近年来中国在各关键领域内取得的突破。

1、超视距空战能力

与世界主要空军国家不同,中国的超视距空战能力是分步具备的。通过在上世纪80年代引进意大利“蝮蛇”半主动雷达空空导弹,上世纪90年代初,从俄罗斯获得了R-77主动雷达中距空空导弹,以及从以色列获得“德比”与“怪蛇”系列导弹,中国不仅了解了东西方高端空空导弹的技术特点与发展流程,也从中吸取了相关经验,为日后国产的主动雷达中距空空导弹SD-10的出现,创造了条件。而作为超视距空战的另一重要组成要素,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中国则是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最近公布的相关照片,是装备在歼-10B战机上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其外形与布局,与美国为F-16战机研发的同类装备类似。而更早曝光的歼-10早期型号,即歼-10A的照片上,该型战机已经能够挂载SD-10导弹。因此有理由能相信,中国已经具备在国产战机上整合有源相控阵雷达与主动雷达中距空空导弹。从而让国产战机具备高端而可靠的超视距空战能力。

2、双向数据链技术

通过上世纪80年代中美“蜜月期”中的“和平典范”计划,中国首次接触到已在美国空军中广泛使用的1553B数据总线,了解到了美国在战机加密数据传输方面,具备的世界先进水平。据未经证实的资料显示,尽管中国试图通过“和平典范”计划,以美国技术升级当时作为主力战机的歼-8II的努力失败了,但中国却从美国获得了全套的1553B数据总线的相关技术。但受制于自身较低的技术水平,该项技术长期被封存了。时间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27战机进入中国空军,中国在主力战机的技术发展上,迎来了急行军式的发展。在全部吃透苏-27战机的技术之后,中国的发展重点,逐渐从提升战机传统技术指标,转向了提升装备信息化与协同程度上。与此同时,高端电子战机与国产预警机的陆续服役,战机与战机之间,战机与空中指挥平台之间的信息交换、传输就成了中国空军提升战力的关键所在。而空警-2000与空警-200一类的该段空中指挥装备的出现与成功装备显示,中国不仅已经吃透了美国1553B数据总线技术,同时在其基础上,开发出了完全符合本国标准的类似产品,并在本国空军范围内广泛使用。

3、玻璃化座舱技术

所谓“玻璃化座舱技术”就是最大限度的舍弃传统座舱仪表,以多功能液晶演示器加以取代。该技术的引用,将使战机的相关技术与作战信息,在表达时更加清晰,有效增大传递的信息量。在该领域的先行者与领跑者无疑是美国。上世纪80年代,其在对第三代战机进行初期延寿时,就开始应用该技术。目前,将该技术推向极致的,无疑是美国的第四代战机。不仅实现了座舱的“绝对玻璃化”。同时也对座舱布局进行了全面整合。

尽管目前尚无法了解中国在其第四代战机,即歼-20上应用的玻璃化座舱技术能否与美国相比,但站在目前仍作为主力的第三代战机的层次上,中国无疑已经具备了世界级的先进水平。从目前已经公开的“枭龙”战机、“飞豹”战机与歼-10战机上,中国已经以“三上一下”的方式,以四个大尺寸液晶显示屏取代了主要的仪表。整体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欧美第三代战机水平,领先于俄罗斯。而隐藏在座舱技术进步背后的,是中国国产战机在整体设计方面的巨大进步。这也成为中国国产战机敢于参与国际高端军机竞争的底气所在。

众所周知,以歼-11战机为代表的中国国产战机要想打入南美市场,仍存诸多变数。但得益于国际环境与自身技术上的优势,中国战机已经不再是被欧美轻视的低层次装备。未来中国战机无疑不仅将强势的出现的国际军机市场上,也将对军机出口的传统大国构成严重竞争。南美的市场,绝不会是中国军机出口的终极目标。

抖音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