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红故事

记录抗战老兵的荣光——90后大学生黄忞的执着追求

时间:2015-02-16 19:13:51编辑:中国红故事

   2014年1月至今,为抗战老兵拍摄口述历史,成为黄忞课余生活的主要内容。一年多的时间,他深入山西、吉林两省多地,辗转3000余公里,花费万余元,完成了25位抗战老兵、70余小时的拍摄,并把这些珍贵的影像整理成纪录片,取名《记忆》。通讯员、机枪手、地下工作者、军医,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抗战故事连接着历史、沉淀着回忆、流淌着感动。

  脚下放着两台摄像机,身上挎着一部相机,怀里揣着三个移动硬盘——在长春站候车室里,前几天放假返乡的黄忞,小心照看着行李。“这些‘长枪短炮’可是我的宝贝,是假期里陪伴我完成心愿的‘战友’。”这位长春师范大学传媒学院2012级学生说。

  黄忞来自山西太原,受母亲影响,从小就常和母亲一起去做义工。2014年12月5日,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评选决赛暨颁奖典礼在京举行,黄忞与其他9名同学被授予2014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评选活动“实践之星”称号,他是东北地区唯一的获奖者。

记录抗战老兵的荣光——90后大学生黄忞的执着追求

  黄忞(后排中)一行与老兵冯满(前排右)合影。资料照片

  一次社会实践牵出一个不放弃的心愿

  2014年12月13日,首个国家公祭日,黄忞在学校新图书馆报告厅,慷慨激昂地讲述着自己拍摄抗战老兵纪录片的心愿,并现场发放志愿者招募书。他的心愿,来自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2013年,在长春师范大学传媒学院2012级学生举办的一次“重走红色革命之旅”活动中,黄忞和队员们来到了当年八路军总指挥部所在地山西省武乡县,听到了曾任“朱德儿童团”团长的萧江河老人讲述的抗战经历。“我被故事深深打动了。能不能为萧老拍一集纪录片?为抗战老兵拍一部纪录片?”就读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黄忞心里冒出了这个念头。

  回家后,黄忞在查阅抗战资料的过程中,意外发现了“关爱抗战老兵网”,并加入了其中的“山西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群”。一开始,黄忞拍摄纪录片的想法并没有得到其他志愿者的支持,“拍好的纪录片将用在哪里?”“会不会影响到老兵的晚年生活?”黄忞说,志愿者们的疑虑是出于对老兵的关爱,他可以理解。

  没有志愿者的支持,就无法获得老兵的线索,纪录片自然无从拍摄。“这些人曾经为抗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可如今他们日渐老去。一旦他们带走了那些故事,以后我们就只能通过书上那一个个概念、数字,还有想象去了解历史了。”不愿放弃的黄忞一边为拍摄做着准备,一边坚持通过QQ向志愿者们介绍自己、说明用意、表达诚心。

  不知不觉,每天关注“山西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群”成了黄忞的生活习惯。“直到一天,我看见一名志愿者无意中把新发现的老兵信息发到群里,我心里那个兴奋啊,立马就跟这名志愿者联系起来。”黄忞说,“我每天给他发很长的留言,各种‘求’,各种‘磨’,都觉得自己有点‘讨厌’。”

  2014年1月,在不间断的“留言攻势”下,这名志愿者终于答应与黄忞见面,并通过面谈对黄忞“审查”合格。此时的黄忞,早已借来拍摄器材和车辆,整装待发。

  一个标准的军礼带来一份热泪盈眶的感动

  有了志愿者的牵针引线,黄忞顺利完成了对4位老兵的拍摄。接下来的孟一平老人是黄忞拍摄的第5位老兵,也是带给他感动最多的一位。

  “开门迎接我们的孟老,穿着毛衣毛裤,趿拉着拖鞋。”黄忞眼前这位参加过人祖山阻击战的孟老,腿部肌肉已经开始萎缩,耳朵因受战场炮火影响几近失聪。

  孟老把黄忞等人请进客厅,就转身进了房间。等待片刻后,不知其意的黄忞扛着摄像机跟进房间。“只见老人换好白衬衫,从衣柜里拿出一套平整的西装,上面还别着一枚抗战纪念章。老人又找出皮鞋,那双鞋亮得啊,在镜头中直反光。”

  在黄忞为孟一平拍摄的影像中,96岁的孟老双手颤抖着,坚持自己系好鞋带,又认真地系上领带,仅系鞋带就用了4分钟。重新站在摄像机前的孟老,尽力挺直腰板,控制着颤抖的手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黄忞说,他每次回看这段录像都会哭,怎么也忍不住。在为《记忆》配置的宣传片中,他为孟一平的镜头配了一段旁白:“这是一个兵对于他曾经所在部队的尊重,对于他曾参加的那场卫国战争的尊重。”

  “事实上,很多老兵都会这样,在讲述前换衣、梳头、佩戴荣誉勋章。”黄忞说,尽管老兵们年事已高,却能脱口说出所在部队的番号,速度快得他手写都跟不上;尽管他们常常体力不支,却能在讲述中忘记疲惫,并在拍摄结束后坚持送别;尽管他们身体欠佳,有的甚至残疾,但他们都会面对镜头敬一个令人感动的、端正的军礼。

  每次拍摄后,黄忞都会拍一张留影:老兵站在中间,他和室友、志愿者围住老人,向老人竖起大拇指。黄忞说,这个造型不是特意设计的,他认为只有这个动作才能表达自己发自内心的尊重和感动。

  一种离别的心酸凝聚一股与时间赛跑的勇气

  由于拍摄对象遍布山西临汾、清徐、大同等地,为了节省开销,黄忞每次拍摄后都要当天返回。那个寒假,黄忞几乎每天都是这样度过的——凌晨4点起床,开车去接志愿者,6点之前上高速。

  到达目的地后,黄忞来不及休息就从司机转换成记者、剧务,等到晚上七八点钟返回太原家中时,早已疲惫不堪。“就是这样,也还不能睡。”黄忞说,要把当天拍摄内容导入电脑,还要准备第二天的拍摄。

  不拍摄的时候,黄忞就一遍遍地看录像,剪辑整理。“老兵们方言浓重,需要反复听。此外,他们的部队番号和反复提到的地名还要核实。”

  2014年寒假,黄忞就这样忙了20多天,最远的一天跑了800多公里。在超负荷体力透支后,这个身高181厘米、体重82公斤的大小伙子也撑不住了——他得了急性肾炎。

  “生病后,家里人开始反对我继续拍摄,但我不可能停下。”黄忞说,“因为在我接触的老兵中最小的89岁,最大的已经99岁了,有的拍完不久就离世了,还有的刚知道线索没来得及拍就离世了。”

  寒假返校后,黄忞又开始拍摄生活在吉林省的抗战老兵。2014年一年,他为25名老兵拍摄了口述历史,其中山西省19名、吉林省6名,平均时长约3小时。黄忞将已经拍摄完的25位老兵的故事归结为第一期。

  “幸运的是,家人也被这些口述历史感动了,主动帮助找到了一名老兵。学校也给了我很多帮助。”黄忞说,在学校的大力宣传和支持下,长春师范大学的14名同学也加入到关爱抗战老兵的队伍中。在寒假中,帮助黄忞拍摄的同校学弟、家住山西临汾的赵博文说:“他为这部纪录片自己花掉了1万多元,却拒绝了要花15万元购买影像的影视公司,绝对值得我们90后骄傲。”

  “尽管我也需要更多的资金完成之后的拍摄,但绝不能辜负这些英雄对我的信任,绝对不能为了钱随意把这些口述历史卖掉。如果有一天国家需要,我会无偿捐献。”黄忞说,在学校的帮助下,他还特别策划了一项“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温暖2015”关注老兵公益活动,希望吸纳更多同学加入到口述历史的拍摄整理中,或为老兵送去关爱,一同感受历史,传递温暖。

抖音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