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红故事

“中国最美社工”的不平坦之路:我会继续坚持

时间:2015-01-19 15:41:05编辑:中国红故事

 “我选择的不只是一份简单的职业,更是一份人文关怀。”在福州市晋安区红光苑小学,31岁的张洁去年3月成立了“菁英地带”社工站,她立志为外来务工子女服务。
 
  在她看来,外来务工子女需要更多的爱,他们的父母没有足够的精力财力投入教育,甚至连最简单的教育方式都不科学。
 
  下课铃响起,孩子们跑出教室,在社工站门口张望一番,“Anna姐姐在吗?”得到许可后,孩子们在门口自觉排队签到,进入社工站或看书,或画画,或聊天。
 
  然而,回忆起社工站设立之初的情形,张洁仍有些伤心,“第一天站在学校门口时,我向孩子们说‘你好’,可没一个人理我。”从无人理睬她的问候,到孩子们热情击掌回应,张洁的努力终于让这些孩子懂得了尊重和友爱。
 
  “没有什么特别的”,对于在第五届中国社工年会上当选“中国最美社工”,张洁淡淡地说道,“现在做社工的人越来越多,我感受到更多的是责任。”
 
  到福州之前,张洁是广州市穗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服务主任。大学毕业后走上社工之路,转眼已是六、七年,她坦言,“福州的社工服务水平比广州低很多,这将是一条很漫长的路。”
 
  “刚开始的一两年,寻求帮助四处碰壁,没有学校愿意接收。”张洁有过15次被学校拒绝的经历,也遭遇过半年多没有任何资金来源的困境。
 
  社工已经进入中国社会,但社工行业依然难免遭遇冷淡,处于起步阶段的学校社工更被视作“孤独的职业”。社会认识不够、政府扶持不到位、社工工资偏低,被认为是制约社工发展的“三座大山”。
 
  谈到目前的困境,张洁也在发愁,“虽然现在有学校争着想要我们入驻,但工作人员流失严重。”度过最初“无人问津”的局面,眼下社工站因为人流量过多而“超负荷”运作,社工人员却“只减不增”。
 
  目前,“菁英地带”社工站仅有两位工作人员。与张洁年龄相仿的何芳兼任社工与四年级班主任,深感“责任重大”,“社工站给学校带来很多正能量,孩子们不仅生活习惯变好,更懂得理解和体谅他人。”
 
  但是,中国很多地方的学校社会工作还未实现专业化,社工任务一般由校长、教导主任、教师等承担。
 
  “我们需要更多专业人才,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帮助孩子们走过人生的‘黄金时期’。”张洁说。
 
  在中国教育报刊社舆情与评论部副主任张以谨看来,中国社会工作的整体水平有待提升,学校社会工作很难一枝独放,而学校“就地取材”,对担任社工职责的工作人员进行社会工作方面的培训,使之成为专业人才,或许是可行之道。
 
  “学校缺乏经验,社工又是‘实践性’工作,培养社工不容易。”张洁担心社工人才培养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尴尬局面,她认为,留住专业人才是最为可靠的办法。
 
  现阶段,像张洁这样的专业社工机构急需政府、社会服务购买的支持,才能拥有持续的资金链保障工作正常开展。张洁透露,政府购买支持的建议已经提交正在举行的福州市“两会”,希望引起重视。
 
  据统计,自2008年至今,福建共有持证社工人员4929位,福州市级社会工作机构有7家。福建省民政厅副厅长周瑛表示,完善配套政策、加强专业培训、加大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力度,是今年的工作重点。
 
  建立图书馆,辅助老师开展课外辅导,调解家庭中父母的纠纷,在孩子集中的村子开展假日课外活动……一年多来,张洁的付出让学校的老师、孩子和家长感受到了驻校社工的温情与实效。
 
  “总有一天大家会明白,驻校社工有多重要。”张洁对未来充满希望,“我爱我的职业,我会继续坚持。”(完)
 
抖音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