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红故事

瞿秋白独女瞿独伊:父亲不是叛徒临刑前坦然吃喝

时间:2011-02-14 10:19:04编辑:中国红故事

 瞿独伊,瞿秋白的独女。从5岁见到父亲到14岁看到父亲被杀害的消息,曾在父亲身边度过了充满父爱的时光……

  我不是秋白的亲生女儿,但他对我比亲生的还亲;

  生父觉得不配我母亲,瞿秋白比他要好,所以他同意离婚;

  对父亲的采访要求,列宁没有挥手拒绝;

  蔡元培说,不能枪毙瞿秋白,他是中华民族难得的一个人才;

  博古犯了两次错误,一次是不让母亲去苏区,一次是不让父亲参加长征;

  枪毙他的宋希濂可以作证,我父亲绝不是叛徒———

  1

  我的家世

  我不是秋白的亲生女儿,但他对我比亲生的还亲。我原名叫“晓光”,因为生父对妈妈不好,妈妈决定只跟他生一个孩子,改叫我独伊。

  

  1929年瞿秋白、杨之华和独伊在莫斯科(来源:广州日报)

  我的爷爷沈定一(沈玄庐),1920年,参加了陈独秀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与陈独秀、李汉俊、陈望道、李达等共同发起成立上海共产党组织;参与起草了《中国共产党党纲》。1925年后他离开共产党加入了国民党。1928年8月,他被国民党的人刺杀。

  我母亲杨之华,曾参加上海纱厂工人罢工、五卅运动,1927年她参加了上海工人3次武装起义;1927年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担任中央妇女部长;并兼任中共上海地委妇女部长,当选为上海各界妇女联合会主任。

  父亲秋白1899年1月29日出生于常州,家中曾世代读书为官。但到秋白这一代已经是穷困的家庭了。

  2

  父母的爱情

  父亲秋白在母亲之前有过一个夫人,结婚7个月就去世了。她叫王剑虹,是丁玲在上海平民女子学校的好朋友。剑虹经常到上海大学听俞平伯讲宋词,父亲则在课后教她俄文,讲苏联的故事。两人常常写诗来抒发情感,1923年8月相识,1924年1月相爱结婚,不到半年时间。

  父亲是1923年夏由李大钊推荐,到上海大学担任社会学系主任的,讲授社会科学概论和社会哲学。1923年春夏之交,父亲翻译了《国际歌》,翻译并推介苏俄的新思潮是父亲重要的工作之一。剑虹因患肺结核去世,才21岁。父亲非常悲伤,曾在给丁玲的信中表白说,自己的心也随剑虹而去了。

  母亲1900年出生于浙江萧山,是个家道中落的绅士门第小姐。人称母亲有“超群的美貌”,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抖音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