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红故事

周恩来侄子周秉和:不搞特殊化

时间:2009-12-10 15:14:43编辑:中国红故事

 

  周秉和,男,是周总理三弟周恩寿的儿子。周总理的侄儿。总理自己无儿无女,侄儿侄女便是至亲。在家里,秉和排行老五,上有大姐秉德、二哥秉钧、三姐秉宜、四哥秉华,下面还有一个妹妹秉建。1969年1月9日到延安县马庄公社新庄科大队插队。1972年4月进入清华大学自动化专业学习。毕业后先后在北京市自动化技术研究所、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中国作家协会等单位工作。现任中国知青网理事长。

  1951年,周秉和在北京出生。一向倡导和平友善的周恩来给自己的侄儿意味深长地起名叫“秉和”。

  周秉和在南昌谈周恩来

  从小被要求不准搞特殊化

  说起伯父对自己和兄弟姐妹们的教育与影响,周秉和略为沉思了一下,然后一言以蔽之:不准搞特殊化。

  我们周家子弟中,没有一个沾上伯父的光。都是普通老百姓,夹起尾巴做人,不准向组织上提要求,不能要组织特殊照顾,该怎么着就怎么着,从小伯父就是这样要求我们的。

  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全国掀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国家总理的侄儿侄女概莫能外。当时2.7万在延安插队的知青中,就有周秉和,而妹妹周秉建则去了内蒙古。

  1969年底,去了延安近一年的秉和回京探亲。伯父在百忙中两次找秉和谈话,向他了解延安的情况。当得知延安人民的生活还很艰苦,知青大都不安心在那儿时,一国总理寝食难安,立即组织召开知青工作座谈会,随后又下发纪要,强调一定要关心知青上山下乡工作,安顿好他们,不久又专门给延安下派了北京的干部,帮助那里的知青和老乡搞好生产生活。这对全国的知青都起了很好的稳定作用。

  当兵三个月就被“拽”回延安

  “要和当地老百姓打成一片,时刻记住你就是普通人,不要向外界讲自己是总理的亲属。这是伯父伯母对我们的一再叮嘱。”周秉和回忆,1970年间,有一次伯母邓颖超陪外宾去延安,当时就离我所在的枣园大队几百米远,而她却没有向身边人员提及自己的侄儿在此。秉和还是在晚上收工吃饭时,才听人说邓颖超下午到了延安。

  也就是在这一年底,秉和报名应征入伍到了新疆,谁知还没出三个月,就被“遣送”回了延安。原来是伯父听说秉和当兵的事后,认为侄儿参军不符合国家的政策规定,硬是派人把他从新疆“拽”回延安。

  

  1965年7月5日,周恩来总理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垦区视察,接见了来自上海的知识青年

  教导勿忘服务老区人民

  和大姐秉德相比,秉和与伯父伯母在一起生活和相处的时间要少许多,但两位老人对他的要求和希望一点也没有降低。秉和介绍说,在插队期间,定期要给伯父伯母写信,汇报自己的学习、工作和思想,而伯母也多次代表伯父回信,鼓励周秉和坚持在农村。

  林彪“九·一三”事件之后,全国形势出现重大转机,大学招收工农兵学员。经当地贫下中农的推荐,1972年,秉和到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读书。次年6月,伯父陪同越南贵宾访问延安,特意找到枣园大队的书记雷治富,问怎么让秉和去北京上的学。当了解到侄儿是因为在这里表现好,被贫下中农一致推荐去上学时,他又对雷书记说,那毕业后我再让他回延安参加建设,你们欢迎不欢迎呀?

  回到北京,日理万机的伯父没有忘记这件事,又抽出时间把秉和召到中南海西花厅,当面向秉和交代,按正规途径上学可以,但学了本事要再回延安为人民服务,并告诉秉和,已经跟你们的书记说了,他欢迎你毕业后回延安搞建设。这也是秉和最后一次见伯父,时隔不久,被繁重国务拖累击倒的伯父住进了医院,秉和只能通过电话向他汇报自己的情况了。

  伯父的伟大不止在于人格

  算起来,一代伟人周恩来逝世已经33年了。人民群众对他的怀念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每年他的诞辰日和逝世日前后,在团中央等主办的民族魂——周恩来纪念馆网站上,献花和留言者不计其数;在国内还出现了不少专题研究周恩来的网站和众多专门收集周恩来文献史料的收藏家。从国内到国际、从政要到百姓,很多人都是周恩来的崇拜者。即使是像好男儿选秀中的时尚新人,也不止一个人说,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和偶像是周恩来。

  面对人们绵亘不绝、历久弥新的恩来情结,周秉和认为,主要是因为周恩来一心一意为党为国家为人民着想,无私忘我。

  周秉和说,伯父生前在总理这个岗位上,他有多难,老百姓不知道,我们也不知道,但不论是从普通百姓的角度,还是从亲属的角度,我们能感受出来,就是周恩来太不容易了,他伟大的地方实在太多,光用一个人格伟大还不足以概括。

  “他活着的时候,我们没沾到光,但作为后代,感觉还是很光荣的。”周秉和说。

[1] [2] 下一页

抖音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