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红故事

抗日英雄黄梅兴将军夫人赖伴梅挽夫联

时间:2011-08-20 13:46:39编辑:中国红故事

黄梅兴,广东省平远县东石坳上人,1897年7月21日出生于贫苦农家。他天资聪慧,由于家贫,断断续续读完小学后,考入平远县立中学。两年后辍学,被族人推荐到东石富有小学任教。1921年,他辞去教职,赴广州宪兵学校读书,一年后投奔粤军第一师,开始戎马生涯。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在校时,黄梅兴受革命思想的熏陶,目睹军阀割据,生灵涂炭的景况,便下定救国救民的决心。

1925年2月,广东革命政府举行第一次东征,黄梅兴奉派充任学生教导团见习官。是年3月13日棉湖之役,因作战勇敢,战功卓著,被擢升为连长。

1925年10月上旬,国民革命军举行第二次东征,黄梅兴又转战兴梅地区,在兴宁合水战役中再次立功,即被调升为第十四师第四十团第三营营长。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黄梅兴率部参加北伐,部队到达江西乐化车站时,与军阀孙传芳部劲旅孟昭月部作战,奋勇逾常,身负枪伤,入后方医院治疗,伤愈后,奉命招募新兵,任团长。

1927年春,任学兵大队长。同年冬,调任第四军暂编第二师副官长。

1928年春,任江苏属缉私内河游巡队长,旋调充第四军教导第一师政治部主任,随军北伐。甫抵山东省境,又奉令调任总司令部征募处第二区主任,驻苏皖边境征募,随后调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七期学生中队长。

1930年春,升陆军第四十五师二六六团团长,驻防江苏一带。

1931年1月,调升陆军第八十八师二六四旅副旅长,兼五二八团团长。

1932年,上海“一·二八”之役,黄梅兴率部与日军作战,勇猛异常,屡挫敌锋,日军称他为“黄老虎”。战事结束后,立功擢升为二六四旅旅长,驻防鄂西。

1933年11月,奉令率领部队入闽,后转赣。

1935年,由赣移驻皖南石埭。4月又奉令入川,驻川东万县一带。1936年调驻南京。

1937年,“七七”抗战爆发。黄梅兴奉令率旅移驻上海。8月13日,日军在淞沪启衅,向闸北宝山路及八字桥开枪开炮,肆无忌惮地杀害中国人民,黄梅兴怒火满腔,迅速率领国民党八十八师二六四旅3个团的将士奋起抗击,他身先士卒,亲临前线指挥战斗,官兵同仇敌忾,浴血奋战,连续攻破日军10多个堡垒,乘胜追击。14日下午6时,当黄梅兴率部进攻日军的一个据点时,在八字桥阵地被炮弹击中,壮烈殉国,成为淞沪抗战中为国捐躯的第一个将领。黄梅兴壮烈牺牲后,灵柩运回南京,安葬于雨花台附近。为表彰黄梅兴为国家民族英勇献身精神,国民政府追赠他为陆军中将。8月15日,黄夫人赖伴梅献了一幅挽联。挽联上款题“梅兴将军夫君千古”,落款是“发妻黄赖伴梅率男月生敬挽/中华民国廿六年八月十五日於首都丧次。”挽幢的中间是一副对联:“马革裹尸还,是男儿得意收场,可怜母殁半年,暝目尚多身后事;鹃声啼血尽,恸夫子招魂不返,最苦孤生匝月,伤心犹剩未亡人。”这副挽联,既赞扬了黄梅兴将军为国捐躯的光荣,又诉说了烈士身后家庭的凄苦处境,让人们痛切地感到,为了民族的生存,烈士的家庭所付出的牺牲和所承受的巨大痛苦,写得极其哀楚动人。

此对联,蕴含二件事:一是关于“母殁半年”。黄梅兴的母亲张太夫人,于1937年2月6日辞世,在家停丧半年,择定安葬日期为8月24日。黄梅兴一直挂念着奔丧的事。但是,“七七”芦沟桥事变后,回家已不可能。令人痛心的是,母亲安葬的日期未到,黄梅兴本人却已为国捐躯。这就是“暝目尚多身后事”所包含的一些内容。二是所谓“孤生匝月”,“孤”即赖伴梅所生之子月生。黄梅兴牺牲时,月生才出世27天。所谓“匝月”,是取其整数而言。赖伴梅曾回忆说:“七七”事变后,黄梅兴参加蒋介石在庐山召开的军事会议,8月11日才返回南京,12日即到上海视察防御工事,回到南京吃了一顿午饭,又立即返回前线。赖伴梅于当年年底抱月生回到家乡平远,因舟车劳顿,孩子在路上染疾,回到家里,延请名医李实充医治,但因病势太重,延至大年初二即不幸夭亡。

此对联,字字是血,催人泪下。赖伴梅曾说,对联由黄梦皋代拟。黄梦皋为东石坳上人,与黄梅兴同村,当时在国民党中央党部任职,熟悉黄梅兴家境。因此,所拟对联情真意切。

1938年3月12日,毛泽东在延安各界举行悼念抗日阵亡将士的大会上发表演说,赞扬黄梅兴、姚子青等抗日烈士是全国人民崇高伟大的模范。

1985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徐向前元帅发表《谈发扬黄埔精神》讲话时,高度评价黄梅兴、姚子青等在指挥对日作战中“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

1986年9月,黄梅兴、姚子青烈士的家乡广东省平远县将原城镇中学更名为“梅青中学”。

抖音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