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红故事

毛泽东视察秦皇岛、山海关上观沧海

时间:2014-03-06 20:52:22编辑:中国红故事

     编者按:近日,党史频道连载了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李魁彩编著的《跟毛泽东行读天下》一书。毛泽东从韶山的农家茅舍、到北京中南海的菊香书屋,一生有着非常丰富而十分独特的行游经历。在浏览祖国自然风貌、文化古迹、风土民情中充满着诗情和史思,及对祖国的深情和对民生的关注。本书以妙趣横生的小故事、充满感情的笔法,完整展现了毛泽东行走天下的历程,带读者重游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伟人情怀。以下为本书节选。(孙琳)
 
    山海关,又称“ 榆关”,在1990 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的东端起点,素有“ 天下第一关” 之称,与万里之外的“ 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1990 年, 辽宁省丹东市的虎山长城被发掘出来后,考古界认为虎山长城才应该是明长城的东端起点。1961年,山海关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据传,关公1700 年历史的青龙偃月刀刀锋向东,现存放在山海关城楼上,成为镇关之宝。
 
    登临“天下第一关”
 
    1954 年4 月21 日, 毛泽东到秦皇岛视察。
 
    毛泽东秦皇岛之行的第一站是山海关。站在整修一新的“ 天下第一关” 的城楼前, 春风吹来, 绿枝舞动, 脚下的柏油路整洁宽阔, 毛泽东又惊又喜地说:“ 这儿真是变了。”
 
    1950 年2 月, 毛泽东出访苏联后, 回京途中在山海关停留。当时, 人们仍沉浸在欢庆解放的喜悦中, 还未来得及抚平战争的创伤,“ 天下第一关” 城楼破败不堪, 城市百废待兴。短短的四年时间, 山海关就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 怎么不令人惊喜呢?
 
    毛泽东登上城楼, 举目远眺。重峦叠嶂, 绵延不绝, 在这崇山峻岭之中,长城如一条威风的莽龙, 游动起伏而来, 又蜿蜒伸展开去。
 
    城外不远处有一个平台, 那是威远城遗址, 是吴三桂投降清军的地方。毛泽东借古论今, 谈起了吴三桂的故事:吴三桂是明朝镇守山海关的将领, 明朝溃败, 清军多次劝降, 吴三桂权衡利益, 终于降清, 被清朝封为平西王。他数次平定西南叛乱, 功绩突出。一个政权的得与失, 对人才的爱与舍是至关紧要的。
 
   沿着长城漫步, 毛泽东指着一个墙垛问:“ 那是烽火台吧?”
 
    “ 是的, 战争时做信号用的。” 身边的人回答。
 
    “ 你们知道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吗?” 毛泽东又讲起了历史。
 
    大家请毛泽东上箭楼看看。毛泽东欣然地说:“ 好, 欲穷千里目嘛。”
 
    登箭楼俯视山海关全城, 毛泽东详细地询问了工人的工资多少, 生活得怎样, 叮嘱说:“ 山海关人民的生活还苦啊, 要发展生产,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寻觅“老龙头”
 
    离开山海关, 毛泽东来到“ 老龙头” 。
 
    “ 老龙头” 是长城的起点, 像龙头俯在海中吸水。战争毁坏了城楼, 城墙坍塌, 只剩下一个土坡, 所以毛泽东下车后, 环顾四周, 茫然地问:“ 老龙头在哪?”
 
    人们指着土坡回答:“ 这就是老龙头。”
 
    杂草丛中有一门旧炮, 那是八国联军占领山海关之后留下的。毛泽东感慨地说:“ 现在, 中国人民再不受外国的欺侮了。”
 
    “ 老龙头” 的尽头, 就是宽阔的大海。毛泽东凝视着汹涌的海浪, 转身兴奋地问山海关区区长柴洪山:“ 你是一区区长, 都管什么呀?”
 
    “ 什么都管。” 柴洪山回答。
 
    “ 那大海管吗?”
 
    “ 当然管。”
 
    “ 都管不行啊,还有公海呢。” 毛泽东风趣地说,“ 我们是要把大海管起来,
 
    不过现在还做不到, 这是一项长远的目标。”
 
    从这里隐约可见秦皇岛码头, 那是毛泽东视察的下一站。  码头上,工人们正在紧张地装卸货物。毛泽东赞许地说:“ 干得很好。我们要靠他们把海港管好。” 接着, 他问港务局局长石新,“ 现在都有哪些国家的船只来往?”
 
    “ 除了美国以外, 差不多哪个国家的都有, 日本的最多。” 石新回答。
 
    毛泽东高兴地说:“ 帝国主义对我们实行封锁, 但它是封锁不住的, 封锁很快被打破。”
 
    听到对外国海员的限制很严, 毛泽东幽默地问:“ 你们还要向他们开炮吗?” 他说,“ 打破封锁, 我们要依靠各国人民, 而我们也要有适宜的政策。”
 
    陪同的罗瑞卿及时转达了毛泽东的意见, 几天后, 公安部就发来指示,改变了原来的一些规定。
抖音码